第B12版:非遗辞典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留左大鼓,回荡千年的绝响
· q0815a.jpg
· z0821c.jpg
· 金陵第一大鼓
· z0821g.jpg
· 大鼓敲出留左兴衰
· 醉入鼓声不愿醒
· “南京本钟”的秘密心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本钟”的秘密心脏
  四十担大米的

  “硬通货”

  老城南门西有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叫孝顺里,陈仲仁的家庭古钟表陈列馆就在这里。后来,陈仲仁又在甘家大院办起了钟表展,其中最珍贵的当然是南京本钟。

  南京本钟的故事,要从一个外国传教士说起。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把钟表等物献给了万历皇帝。从此,中国的能工巧匠也开始研究西洋钟表。

  南京钟,因最早起源于南京而得名。为区别洋钟,它又叫“本钟”。

  南京钟的最大特点就是全手工制作。一开始,南京钟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长方形的机箱,下面是花式底座,可灵活拆装,俗称两托。到了光绪年间,一些工匠又仿造传统的插屏模样,把机箱上部改造为屏芯,机箱中插入屏架,下部则是底座,俗称为三托,至此南京钟的造型基本确定。有的南京钟的机箱两侧还嵌了一小块玻璃,透过它可以看见机箱的内部构造。底座也都有个小抽屉,可以存放上发条的钥匙。

  红木是制造南京钟外壳最常用的材料,另外还有一些杂木。南京钟的底座都有雕花装饰。有些讲究的工匠还在机箱上嵌螺钿、铜条或象牙。

  南京钟与西洋钟的一个很大不同是,西洋钟用的是“杠杆式擒纵器”,而南京钟用的是“收割式擒纵器”,俗称“走刀”。收割式擒纵器用的是链条来工作,这些链条宽仅有4毫米—5毫米,1米多长,每上一次弦,能够走15天。陈仲仁收藏的钟,时间虽然已经久了,但每上一次弦,仍然能走七八天。这不能不让人叹服。

  “南京钟的钢火很好。一般机械钟有个先快后慢的毛病,开始几天走得准,后来因发条没力了,会越走越慢,但因为南京钟钢火好,就避免了这一弊病。”陈仲仁骄傲地对记者说。

  “我们行内对南京钟一直有个估价,就是它从问世第一天就价值四十担大米,也算是‘硬通货’了。”陈仲仁说,以他收钟玩钟的经验来看,基本上只有三种人会有南京钟:一是有钱人家,至少也要是小业主以上成分的;二是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等;三是国民党政府的大小官员。

  一个人的

  拯救之旅

  陈仲仁从十几岁就开始玩钟了。他的第一个南京钟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三山街的一家典当行收到的。那天,一对操着老南京口音的夫妇来到店里当一只旧钟,陈仲仁一见“钟”情,当即就把它收了下来。陈仲仁收钟主要是在那个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停收了。

  陈仲仁说,去收钟其实很辛苦的,一是人家轻易不会放他进门;二是经常受到刁难,比如对方突然加价啦、卖钟前偷拆零件啦。至于多跑冤枉路、多花冤枉钱,那更是少不了的。快报记者 白玉磊

  专家点评

  这是个文化转型的产物。南京本钟不仅学习了海外传来的技术,且在外形上完全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审美元素。

  南京在清末是中国著名的制钟中心,所出产的“南京本钟”享誉世界,成为外国人惟一认可的中国钟。目前已经收藏了500多件钟表的陈仲仁是南京最有名的钟表收藏家。他收藏的南京本钟,在全国来讲也是首屈一指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