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工作
尽力原汁原味
人物:张强
年龄:36岁
人物介绍:六合区第二文化馆(原大厂区文化馆)馆长、油画家
重点保护项目:负责留左大鼓的申遗工作
张强同留左大鼓接触,算来已有四个年头。尽管他之前也为它的生存和发展做了不少事,却从没把这支“农民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起来。现在想来,张强觉得很遗憾。
保护感言:留左大鼓的保护到了关键阶段。年老的艺人们走的走,忘的忘,如何将留左大鼓进行复原?是我们所面临的难题。我们将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对老艺人的保护工作,抓紧时间,尽力将有关留左大鼓的记忆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快报记者 黄卓琳
民间文化
是南京的富矿
人物:汪士延
身份:高淳文化局前任局长
年龄:61岁
重点保护项目:跳五猖、大马灯、送春、打水浒
地处吴头楚尾的高淳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艺术达100多种,是名副其实的江苏省民间文化“富矿区”。汪士延从事民俗文化研究达22年之久。
保护感言:在到达每个乡镇时,当地的民间艺人都熟悉汪士延,而那些熟识的老艺人面孔逐渐消失,在痛惜老友远去的同时,汪士延也惋惜瑰宝失传。
“民间老艺人相继过世,许多第一手资料失传,部分文化遗产濒临灭绝,抢救工作刻不容缓。”汪士延说。
快报记者 吴宏
他们为宝庆
付出了青春
人物:张洪云
身份:宝庆银楼工艺美术师、办公室副主任
年龄:47岁
重点保护项目:宝庆银楼饰品传统工艺
2000年开始,张洪云往返于南京各大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院以及民间收藏家之中,搜集各种文献、实物史料,并走访一批老艺人,了解宝庆银楼民国时的状况。
保护感言:这些史料让我们感到宝庆确实无愧于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字号”之称。不可忘记的是,在宝庆银楼饰品传统工艺背后,有数代宝庆老艺人的汗水,他们手上抹之不去的老茧见证了宝庆一步步的成长,在他们的传承发展下,宝庆享誉卓著。
见习记者 陈英
白局的魅力
就这样打动了我
人物:王涌坚
身份: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顾问
重点保护项目:南京白局
这些年,王涌坚四处奔波整理搜集资料,为老艺人联系更多的演出机会,举办白局讲座,为的就是,让南京人都能知道这种自己的地方曲艺,听到白局。
保护感言:我接触到白局,那还是在文革的时候。当时我接触了白局中号称“金少山”的纪鑫山。纪鑫山唱功表演都很棒,我听他说了不少故事,唱了不少曲子,觉得这个土腔土调的还挺好听。
我对白局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也就更觉得这么好的东西不能在我们手里丢失了。
快报记者 孙兰兰
非遗·14版 心灵地图
我们再慢点
或许它就消亡了
人物:管秋惠
身份:栖霞区文化局文物科科长
重点保护项目:栖霞的龙舞、金线和金陵折扇
栖霞是非遗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这不得不提到管秋惠。他对这些民间的东西已经研究了几十年。
保护感言:作为基层一位文化工作者,我常想,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被人们重视,那么,它依然是脆弱的。我们从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看,这里面几乎都是民间的东西,而更多的其实已经消失了。今天的人,不管你用何种眼光看待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终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快报记者 孙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