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都以为《胜利渡长江》是刘开渠的作品,实际上,那个浮雕是由我设计的呀。”昨天下午,当90岁的老画家彦涵面对自己的画作时,还是忍不住忧伤起来:这是已经埋藏了近50年的秘密啊,却一直没人知道!为了证明《胜利渡长江》就是自己的作品,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彦涵艺术研究展———90岁回顾》中,彦涵特意带上了当年自己设计的《胜利渡长江》其中的一幅作品来展出。
(头条)《胜利渡长江》的作者是我!
浮雕原作险些被拍卖
彦涵,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被称为一手拿枪一手画画的人,中小学课本中《狼牙山五壮士》的插图就是他画的。昨天,这位精神矍铄的画家带着记者,边参观作品边解说作品背后的故事,当他来到一幅名为《胜利渡长江》的作品前,忍不住停下脚步:“这就是天安门广场前的浮雕原作之一,6年前,有拍卖行要把原作拿去拍卖,我就急呀,这都是心血呀,怎么能说拍卖就拍卖了!幸好文物部门坚决没答应,就保留了下来。”这幅作品不是刘开渠的代表作吗?怎么会出现在彦老的画展中?听到记者的疑问,彦老叹了一口气:其实这个作品的设计者是我,而不是刘开渠,刘开渠只是雕刻者。“为了这幅浮雕,我曾经三易其稿。在初稿中,所有的战士都是戴着钢盔的,而后面两稿都改为戴布军帽了。”
“郑振铎点名让我创作”
彦老回忆说,1949年中央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一座缅怀为国捐躯者的纪念碑,并听取各界建议,决定在纪念碑身下部装饰以革命斗争历史为题材的浮雕。1952年专门成立了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并设立了美术创作组。中央决定美术创作组组长由著名作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担任,常务副组长由雕刻家刘开渠和他来担任。“之所以选我来担任,那是因为我是从战场出来的画家,所以郑振铎很看重我,他说‘彦涵懂战争呀。他打过仗,对人民军队有切身感受。加上刘开渠又曾是彦涵的老师,合作起来会很默契。’”于是,刘开渠和彦涵师生俩同时挑起了这副必定要载入共和国艺术史册的重担。刘开渠主要负责雕刻方面的一系列组织工作;彦涵主要负责画稿设计的组织与协调。
每到天安门都觉得冤屈
彦老说,最初天安门广场浮雕创意是要做10块,但后来改成了8块,去掉了黄巢起义和李自成起义,留下《虎门销烟》、《太平天国》、《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长江》等。彦老说:“不幸的是,当纪念碑建成的时候,我们美术创作组中的4个设计者,都被打成了‘右派’,于是,这些作品都成了刘开渠的作品。这么多年,刘开渠并没有对外说那是他一人的成果,但他也没说还有其他作者。我不怪他,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每每到天安门广场,看到自己设计的浮雕,我就会觉得冤屈。明明是我创作的,却没有我的名字。幸好,我当时设计完成后,还把另两份原稿留了下来,而被采用的那幅,虽然原稿没了,但我复印了一份。”
“他是惟一知道真相的人”
那么, 《胜利渡长江》的设计者究竟是谁?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专家。专家们说,当年设计浮雕的其他人均已去世,只有彦老是唯一的见证者了,他也是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