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副刊·嗑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台湾“童书皇后”的南京生活
· 经典何以畅销
· 好读书
· 《画者鲁迅》
· 忧郁
· 彭丽媛与南通“老陈”
· 困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彭丽媛与南通“老陈”
  郁钧剑在歌坛驰骋近30年,是听众熟悉的艺术家,还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不时有散文、诗歌、书画作品问世。《不如不见》收有郁钧剑10年来的各类散文。在他的笔下,文坛宿将、艺坛名流,都被还原为一个个普通人,他们的真性情在一件件生活小事中显露了出来。

  有一年,我的祖籍老家南通演出公司的经理老陈来北京找我,要我无论如何帮他请彭丽媛去参加一个庆祝活动。老陈挺不容易的,都近六十的人了,还拖着条有点残疾的腿东奔西跑。于是我便给小彭打了个电话,将南通方面的邀请告诉了她,并说具体的演出时间等事项由老陈与她联系,小彭听后就满口答应了。没想到我把这情况转过来告诉老陈时,老陈把眼睛一瞪,惊讶得很:“哎呀,我可不敢一人去找彭丽媛,人家都说小彭人严肃得很,不好说话。”我一听就笑了:“彭丽媛又不认识你,不严肃一点,难道一见面就与你嘻嘻哈哈不成。”老陈点点头:“这倒也有道理。”

  不过的确是这样,小彭的严肃、“不好说话”在文艺界是出了名的。不要说生人,就连我们这些相识了多年的老同事老同学在早几年也都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我认识彭丽媛的时候也觉得她有点不好接触。那还是一九八一年的时候,我在中国唱片社广州分社录制了在国内发行的第一盒独唱专辑磁带。当我录完返京时,责任编辑黄美娟老师委托我一定要找到彭丽媛,转告黄老师对她的邀请,也请她录制一盒独唱专辑。回到北京后,我立即骑自行车从西郊的万寿寺跑到什刹海,到当时还在恭王府里的中国音乐学院找彭丽媛,没想到连找两次都扑空了。于是我便给她留了个便条,请她见字后给我回个电话,可是左等右等就是没有音讯。一直到后来我们成了同一个学校的校友,同在总政歌舞团的战友,相互比较熟了,我问她为何当初不回电话,她笑着回答:“一是学校没有公用电话,打一次电话要走到很远的邮局,二是我又不认识你,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从不主动给男生打电话。”

  现在回过头一看,她的那点严肃还真是对了。否则,像她这样一个十几岁就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无依无靠的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求学、奋斗的女孩子,没有这点严肃、这点为人的谨慎,能获得这经过多少寒暑的刻苦钻研才有的民族声乐硕士学位吗?能靠实力去摘取一顶顶艺术的桂冠吗?能有她洁身正派的好名声吗?

  在老陈的盛情邀请下,彭丽媛那次终于去了南通。我比小彭晚到一天。老陈一见到我就说:“哎呀,小彭可不像别人传说的那样,接触起来一点架子也没有,为人好得很呢。”后来我问同小彭一道去的卢秀梅,怎么老陈对小彭印象这么好?卢秀梅说:“小彭觉得老陈为人真挚、正派,她就喜欢这种性格的人。”到了晚上吃夜餐,我果然听见小彭对大家说:“老陈还没来呢,等他来了咱们再吃。”后来有人给小彭送来了一篮子香蕉,她把一半分给了老陈。

  小彭对老陈好,老陈也对小彭好。一次赶上吃河豚,彭丽媛说什么也不敢吃。老陈就说:“我先吃,等我吃了十分钟以后,我没事了你再吃。”从南通回北京,必须要到上海乘飞机,一路上老陈又忙前忙后地为小彭拎行李。

  过了不久,老陈又来过一次北京,打过电话给小彭,可是无人接。他便托我无论如何要转告小彭他来北京了。不料阴错阳差地我给忘了。等我想起来,老陈已走了。小彭知道后一直怪我,半晌了,我还看见她望着窗外的天空,喃喃地在说:“唉!说什么也该请老陈吃顿饭啊。”

  郁钧剑 文(摘自《不如不见》作家出版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