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996年,互联网在中国都还没有普及,作为深山古刹的少林寺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您当时的考虑是什么?
释永信:1996年建网站,是想让世界各地都能连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这是很了不起的事。
这是一种国际眼界,因为我们代表了世界文化的主流,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一,与世界各地本土的主流文化交流,自然能够代表主流文化。
记者:2002年的少林功夫申遗也是您所积极主张的,但后来没有成功,什么原因?申遗还会继续吗?
释永信:2002年少林功夫申遗没成功,那年国家申报了古琴,2004年又申报了新疆木卡姆。2006年可能还是不成。我们每次都是5个候选之一。但是少林功夫申遗成功是迟早的事,不会有什么障碍。
记者:关于少林侵权的案例,您打算怎么处理?
释永信:1994年,开始商标权的保护工作,建立了商标管理公司,也就是知识产权公司,我们做得早。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做得早就做不了了。
日本、欧美盗注得较早,我们的策略是和它们共存,我们也不打算跟它们打官司,一是没有那么多钱,二是我们也不是纯粹的商业机构。
国内的我们也没有打官司,火腿肠那件事是精神伤害,我们不能容忍,就打了官司。我们只和德国一个合作伙伴打过一场商标权官司,当时的条件是打赢了打输了钱都归对方,我们就打了,最后赢了。
记者:您好像特别看重培养少林寺的人才?
释永信:我们的培训班有100多人。过去僧人只需要种种地,学习的话也只限于读读经书,现在的僧人除了旅游接待,还要对外交往。他们的课程就丰富得多,有历史、地理、语文、外语、佛教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还有少林寺历史、梵文、英语课等。
但寺院不提倡学过多知识,所谓“三门清净为正法,不理文字”。过去寺庙强调背简单经书,过简单生活,不追求知识,追求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导致僧人整体素质不高。
记者:少林寺内部具体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是怎样的?
释永信:管理少林寺,我们有专门的事务委员会,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民族管理委员会,是宗教局批准的领导机构。管委会小组成员有5人,现在的管委会委员有7人,有负责全面工作的,如方丈,有负责接待、教育、卫生、安全等的。此外还有僧团组织,由一个方丈、4个班首和8个知事来领导,寺庙的很多事情都靠后一个组织发挥作用。另外还有些临时工,包括保安、保洁人员等。《新京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