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封面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海棠花谢了 海棠里亮了
· 海棠里由“黑棠里”真的变成了“亮堂里”,这一亮难能可贵,整整让这里的市民等了10年。昨晚9点,记者沿着投下灯光的小路离开海棠里时,心中不禁也涌上一股暖意。 快报记者 施向辉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海棠花谢了 海棠里亮了
  《“黑棠里”装灯记》后续报道

  “海棠里亮了,我们装上路灯了。”这几天,海棠里居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总离不开路灯。8月14日快报B1版曾以《“黑棠里”装灯记》为题,报道了海棠里社区一到夜晚,便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星星点灯10余载。不到半个月,通过居民们、业委会、居委会的齐心努力,昨天记者再走进社区,这里已然成了“亮堂里”。

  封面故事:

  《“黑堂里”装灯记》后续报道:

  海棠里路灯亮了(配图施向辉)

  “黑棠里”成了“亮堂里”

  8月14日快报B1版报道了《“黑棠里”装灯记》一文后,海棠里的装灯工程很快提上了日程。“1—9幢近80%居民交了钱,这灯8月底一定能装起来。”报道完后,社区居委会的李先明主任,拍着胸脯向记者保证。

  听说这两天海棠里有动静了,记者再次来到了这里,一进小区大门,眼前就一亮,“哎呀,路灯装起来了。”一盏路灯赫然挺立眼前,6米来高,橙红色的灯罩,镀锌的灯柱,造型和马路上的路灯很相似,几名工人正在对灯泡做最后的检测、调试。“快了,晚上就能全部亮起来。”一名施工师傅笑着说。

  记者在小区里绕了一圈,不仅小区主干道上整齐地排列着5盏路灯,1—9幢的楼前也各有一盏。李先明迎了上来,一脸的欣慰:“我们的路灯终于装上了,晚上正式点灯,来看看效果吧。”

  晚上7点半,夜幕终于降临,一拉闸,15盏路灯齐刷刷地亮起来。“灯亮了,灯亮了。”居民张永和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大声叫出来。

  灯光洒落下来,驱散了浓浓的黑暗。楼栋的单元门前亮了,路口转弯处亮了,大树下乘凉小憩处也亮了。这个晚上比平时热闹,一些居民端着小板凳,摇着扇子,借着灯光话家常;原本傍晚就该收摊的下棋人,直到这时还没散去。记者半个月前来到这里时,只有门面房和居民家中星星点点的亮光,照着晚归人回家的路,而如今的“海棠里”真的变成“亮堂里”,这一亮难能可贵,整整迟来了10年。

  齐心协力就能办成事

  “从8月19日开始,我们就忙活起来了。”李先明带着记者看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8月19日开始,社区居委会和小区业委会的成员行动起来了,当初做预算的张洪禄工程师当参谋,“选灯的任务就交给我吧,我一定选择价廉物美、性价比好的。”张洪禄跑了许多家装饰城,看了不下几十种灯,最后终于选定了这款。“这灯125瓦、节能环保,而且还防雨,我们谈了好久拿到了批发价。”

  8月22日,施工队进入小区,拉线、安装,调试,忙活了整整四天。这四天里,业主委员会75岁的张永和放心不下,刚装上灯柱,灯罩还没加上那会,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他便起床,去各个装灯点巡查一遍。晚上,还要拿着手电筒,再巡查一遍。“他就怕刚装了灯柱,哪家顽皮的孩子,把它给摇坏了,这些日子他把心都扑在装灯上了。这人老不放心,现在好了,灯亮了,他的心也该放下了,他那破手电筒也该‘下岗’了。”老伴何莲珠说。

  装上路灯,最兴奋的当然要数业主委员会的成员们,因为他们忙活了一个多月,现在终于有了成效。年近7旬的孔令英乐得嘴都合不拢,“不错,亮,效果真好。”孔令英说,她在这住了七八年了,装路灯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这回业委会的成员每天上门劝说居民、挨家挨户收钱,忙活了一个多月了,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

  “我跟主任说了,下面10—17幢要装路灯,我还要继续帮忙上门做工作,让咱们海棠里全部亮起来。”

  下班回家心里踏实多了

  “装灯啊,不是好,是特别好,10年了,不容易啊!”不论是乘凉的阿姨,还是下班回来的年轻人,看着灯亮了,大家都笑眯眯的,念叨着这么一句。

  家住在1号楼的吕小姐晚上11点下班归来,回家第一句话:“妈,咱们小区终于有路灯了。”

  “是啊,就是咱们每家交的那38元,大家的钱一凑,路灯装起来了。”

  吕小姐20多岁嫁到海棠里来,结婚当晚她就问丈夫:“咱们这小区没路灯吗?那我下晚班回来怎么办?”为了她的安全着想,刚结婚那会,丈夫周先生每天晚上都去妻子的单位门口接她回家。后来吕小姐对小区的地形渐渐熟悉了,但一到11点,周先生还是不忘下楼,来到小区的大门口等候妻子。婆婆也没少叮嘱:“晚上回来迟了,就别骑车了,直接打的到楼下。”

  有时赶上丈夫晚上有事,吕小姐只能一人骑车进小区,尤其是冬天,路滑,一进小区,干脆下了车摸索着前进,还提心吊胆的,生怕在哪个路口冒出个人影。吕小姐说,没路灯,黑灯瞎火的,总是小心翼翼的,弄得自己倒跟做贼一样。还时常连累公公婆婆为她操心。路灯装起来了,她打心眼里高兴,也给她壮了不少胆。

  采访时,正巧碰到头一次采访的洪爷爷,他正悠闲地坐在路灯下,边扇扇子,边看报纸。“咱们的路灯不错吧,你瞧,这灯光亮得都能看报纸了。”洪爷爷说,过去没路灯,谁家端凳子出来乘凉?晚上出来散步的人,全都练就了听声辨人的本事,现在亮了,他也和老伙计出来聊聊天。“下次再遇到小偷,我不怕了,这么亮,一定不让他再溜了。”洪爷爷打趣地说。

  10—17幢亮灯已列入计划

  看着1—9幢的楼前装上了路灯,10—17幢的居民按捺不住了,几名居民忙不迭地询问李先明,“咱们什么时候装路灯啊?”80岁的李老先生说,因为靠着莫愁湖,风景优美,海棠里这个名字在上世纪90年代由此得来,谁想从一开始,这里的夜晚总是黑漆漆的,实在煞风景。现在看着1—9幢先亮起了灯,他们迫切希望赶紧把这边也亮起灯来。“走了10年的黑路了,也该亮起来了。”李老深有感触。

  据李先明介绍,这次装灯花了7000多元(不算电费),而收上来的费用是6000多元,不足的钱,居委会把全年的办公经费投入进去。“10—17幢已经列入了明年的装灯计划,但是如果居民们的装灯费用尽快交齐的话,我们争取在过年前,就让海棠里全部亮起灯来。”

  晚上9点,记者沿着投下灯光的小路离开海棠里时,心中不禁也涌上一股暖意。

  见习记者 赵丹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