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7版:中国篮球启示录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aps20060218_449a.jpg
· 中国篮球和国际脱节
· 中国篮球就这水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篮球和国际脱节

  姚明、王治郅、易建联、杜峰……即便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内线,也不代表中国男篮的水平已经脱亚如欧了。世锦赛的滑铁卢让中国男篮再次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拥有NBA状元姚明,拥有国内最好联赛———CBA,也不能说明中国男篮已经达到历史的巅峰。小组赛4负2胜的糟糕战绩,就像一记闷棍一样,将中国男篮从梦里敲醒。

  今年刚好60岁的刘华谷已经在篮球场上奋战了一辈子了,如今在江苏女篮担任领队的他对中国篮球的现状可谓是了如指掌。世锦赛期间,正值江苏女篮在江阴比赛,趁着比赛的间隙他也看了中国队的比赛直播。对于中国男篮糟糕的表现,刘华谷老人也感叹,“和世界一流的篮球队相比,中国篮球的差距应该是全方位的,战术的运用、对抗的合理性甚至裁判的判罚尺度都和国际上有一定的脱节。”

  联赛过分依赖外援

  中国的竞技体育一直给人一种感觉,玩技术的项目总是我们的强项,而需要身体对抗我们则落入下风。这次男篮征战世锦赛给球迷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中国男篮的身体对抗实在差得吓人。对手要追分,只要祭出全场紧逼的防守战术,中国队肯定会被逼得手忙脚乱。输给希腊的那场球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希腊队在落后十多分的情况下,通过紧逼不断造成对方失误。仅仅第二节中国队的失误就多达十次。

  看完比赛,包括刘华谷在内的很多老教练都在反思:为何一对抗,中国队就像不会比赛一样呢?

  刘华谷说,“很多队员在国内联赛打得如鱼得水,想投就投想突就突,但是一到国际赛场上就傻了。身体对抗和技术运用都存在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基本功太差。传球、防守、技术的合理运用都比对手差了一个档次。”

  身体对抗性差,这主要和训练、联赛有关。但是刘华谷认为,联赛过分依赖外援也是国内球员对抗性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他说:“CBA聘请外援这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外援带来了职业精神。通过他们也可以提高联赛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联赛很多球队就是一个外援的球队。能否赢球都取决于外援发挥,这样一来,比赛一到关键时刻,球都交给外援,而我们的本土球员就失去了一个对抗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越是困难的球越是依赖外援,导致恶性循环。如何利用外援来搞好国内的篮球环境,通过外援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以及技术对抗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

  教练缺乏钻研精神

  中国有句老话:名师出高徒。如果师傅的水平不高,怎么可能带出好的弟子呢?

  CBA联赛举办了十年,圈内的风气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也变得越发的浮躁。相比起以往浓厚的学术氛围而言,谁能带队出成绩就成了检验一个教练的唯一标准。搞研究的教练越来越少,会思考的教练也越来越少。

  采访中一个老教练告诉记者,“过去教练员工作的投入程度,是现在教练不可比的。”采访中记者得知,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的篮球圈学术氛围很浓厚,各地方教练员都喜欢将自己对篮球的理解发表在《中国体育报》上。作为老教练,刘华谷也经历了那个时代,“我当教练那会,国内提倡教练员学者化,教练员忙完训练后都喜欢去搞点研究。要想带好一支球队,教练员不会思考不去钻研是不行的。我们篮球界不少老教练,如夏洪发、李方膺都是有资格出书的,由此可见他们对篮球是多么有研究。现在奋斗在一线的教练,还有几个人能达到这个高度呢?很多教练都是当了运动员就直接来当教练,在他们的指挥中,更多的还是自己打球的感受。中国篮球要上去,教练员的系统研究能力和学术氛围一定要上来。毕竟中国篮球的腾飞,本土教练才是主力军!”

  裁判要和世界接轨

  中国输给波多黎各之后,国内媒体将骂声都给了当值裁判。有说裁判漏判的,有说裁判偏袒对方的。由于觉得遭遇不公,篮管中心还向国际篮联提出了申诉。

  其实本届世锦赛,裁判的判罚更为“宽松”,只要是合理的身体对抗和接触,轻微的打手犯规裁判一般都不鸣哨。这样的尺度和CBA也有所不同,很多国内联赛裁判对打手犯规判得十分严格。只要双方一有身体接触裁判就鸣哨,以至于防守队员都不敢做动作,动作一大就被吹犯规。刘华谷说,“通过这次世锦赛可以发现,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身体接触越来越多,对抗性越来越强。所以很多时候,只要是动作运用合理,一些打手裁判都不判了。看来在如何运用身体上,我们和国际上还有脱节。在这次世锦赛上,我们经常看见我们的队员在进攻,突然被对方抢断,当对方已经将球打进,我们的队员还在向裁判争辩。这其实就是我们对裁判判罚尺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青少年培养要健全

  竞技体育,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能够代表国家队的都是塔尖的精英。因此一个项目的青少年培养抓得如何,就决定了国家队的水平。和过去相比,我们的青少年培养是更为完善了,还是退步了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CBA联赛的建立,那些无法跻身CBA的省份,篮球人口都在萎缩。不少圈内人士都认为,相比过去,现在的篮球基础不是强了而是弱了。

  由于职业联赛的开展,不少俱乐部都放弃了对青少年的培养,球员基本上都是通过引进。所以真正拥有少体校、专业二队、专业一队完整的培养体系的俱乐部,目前只有江苏、北京、八一、上海、辽宁和广东等五六个球队。相比于以前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今中国的篮球后备力量是处于一个下滑的态势,以至于专业队教练都感觉选材很困难。刘华谷说:“篮球运动的选材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身高,还要有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如果选材面不广的话,就很难挑选到合适的人。像胡卫东那批黄金一代,恰恰是中国后备力量最充足的几年。孙军、郑武、巩晓彬……每个省都能挑出一两个精英。和朱芳雨、杜峰比,他们那批队员的全面性要好很多。所以说,国家队、联赛水平要上去,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快报记者 付智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