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娱·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天赐苏老 携笔西去
· 天赐苏老 携笔西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天赐苏老 携笔西去
  北有吴冠中,南有苏天赐。前天下午3点,84岁的著名油画家苏天赐在宁病逝。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苏天赐位于南京艺术学院黄瓜园的家,灵堂布置得十分简朴,苏老生前最喜欢的几幅油画环绕在遗像四周。灵堂里没有放哀乐,而是放着莫扎特的曲子,“父亲是在莫扎特的音乐中走的,他生前最喜欢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苏老的大女儿苏宁对记者说。

  实习生 周忱

  快报记者 李谷 史丽君

  临终前

  最希望拿着画笔离开

  灵堂设置得十分简单,苏宁含着泪告诉记者,父亲生前一直恪守简朴原则,这是按照父亲的遗愿来布置的。

  苏天赐在生病期间表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让医生都为之惊叹。苏宁告诉记者:“父亲住院期间,一度出现血压过低的状况,可父亲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好,虽然躺在病床上吸氧,还是精神抖擞地和我们谈话。护士给父亲量血压时,发现只有32,以为仪器出了问题,反复检测之后,才叹服地说:‘苏老的生命力真的很顽强,这种情况,换了普通人早就昏迷了!’”

  苏宁回忆:“当年查出父亲患有淋巴癌时,家人都很担心,反复商量要不要告诉父亲真相,父亲得知病情后一点都没有伤心的样子,只说:‘我不会自己吓唬自己,更不会自己骗自己,只要火苗还在,还要留得春辉一片!’父亲在病中创作是非常痛苦的,有时候画完画觉得十分累,身体也是一天比一天虚弱,最后连画笔都拿不动了。父亲十分遗憾:‘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我还要再大干一场,要知道画家最好的归宿就是拿着画笔离开!’父亲临终前,还编写了一部万言自传《我站在画布面前》,记录自己的艺术生涯。”

  忆往事

  轻钱财不愿拍卖作品

  1997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油画肖像画百年展》上,一幅《黑衣女青年像》引起巨大反响。画中的少女置身于红色的背景中,头部向左微倾,纤细修长的手指环抱成一个十分优雅的姿态,热烈而含蓄。它立刻被油画评论家评价为“中国肖像油画经历摹仿、消化和变通之后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创造的一个标志”,是中国油画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黑衣女青年像》的作者正是苏天赐,那是第一次公开展出,距离画家完成作品已经近五十个年头。画中的少女正是苏天赐的夫人凌环如。

  昨天,泣不成声的凌环如断断续续地向记者讲述了这幅画的故事:“当时我还是学生,画的时候感觉很好,来看的人没有说不好的。文革时,这幅画在抄家时被抄走了,幸好一个学生在一个‘四旧室’里看到了这幅画,就拿来还给他,他高兴地把画挂在大门口……”

  苏宁说:“生活中,父亲的话虽不多,但十分开朗,特别喜欢种花。他在汤山有处居所,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父亲作画时,只要不满意就会把画刮掉重画,还教导我们,画画,特别是画一些生物,一定要让人感觉是生气蓬勃的,不能让人觉得是堆上去的。”

  苏宁告诉记者,苏老喜欢把得意之作自己留着,曾有很多人到家中求画,苏老总是婉言谢绝。虽然苏老的作品曾拍出126万元的高价,但他生前很不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拍买,对金钱看得很淡。

  师生情

  “忘不了苏老的鼓励”

  苏老的学生中,“行走画家”丁方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因为他原来学的是国画,上研究生时才转投苏天赐门下学习油画。

  刚开始学画时,苏老鼓励丁方“画你最熟悉的东西”,丁方就试着用油彩勾勒出广袤的黄土高原,并将这条绘画之路走到底。毕业答辩时,在素描方面有一定心得的丁方,以亲身感受批判过去那种程式化的抹杀个人感受的教学方法。一位权威老教授声称要在他宣读论文那天公开在报上和他争论,说这个毛孩子竟然敢挑战学院教学体系!关键时候,苏天赐走到丁方面前说:“没关系,不用怕,你仍然可以坚持你的观点。”丁方感动地对记者说:“如果换了一般老师,肯定为了面子,让我‘夹起尾巴’,向专家低头,论文过了就行,可苏老不在乎这些,他一生都支持学术争论!”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