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海选老地名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古都“大学城”好风光
· w0824d.jpg
· 鱼跃龙门篇.tif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古都“大学城”好风光
  “江南多才子”,古都南京,是人才聚集之地和科举考试中心,科举制度文化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成贤街、夫子庙、贡院、四牌楼、三牌楼、三元巷、文德桥……一个个地名如同一枚枚活化石,记忆着南京科举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昨天,参与快报“海选老地名”评选的读者已经突破了6000人,许多老南京人认为“成贤街”、“夫子庙”等老地名特别能反映出南京的文化底蕴。

  【记者寻访】

  闻鸡起舞地

  国子监

  “我刚搬来成贤街,真的看不出这条街道和南京许多街道有什么不同。”年轻的华先生问记者,“是因为这条街上的东南大学吗?”

  “成贤街因明朝国子监在此而得名。过去人们认为进国子监读书后,就可成为所谓‘贤人’,获得做官的资格。现在的东南大学主校区曾是明朝国子监所在地。”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教授马永立说,当时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现代相比丝毫不逊色。课程不仅科学,还很实用,除了四书五经外,还有数学、外语、书法、礼仪等,用积分制的考核办法,监生由初级升入中级、高级。当时还招外国留学生,留学生主要来自朝鲜、日本、暹罗等。

  “当时监生还很重视实践,如果通过实习考核,就可以通过吏部分配工作,不合格,就需回到国子监继续学习。”马永立对国子监的教育方法赞不绝口。“大家可能想不到吧,国子监有近一万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加起来仅37人。”

  争相夺魁处

  贡院

  科举时代考试的场所叫“贡院”。明代江苏、安徽两省的举子都齐聚南京参加乡试,争相夺魁,国子监里面有一部分学生也去考状元。

  江南贡院院长周道祥告诉记者,江南贡院是当时最大的考试场所,曾经风光一时,它的面积是朝天宫的10倍,房间是故宫的3倍,号舍20644间,比第二大贡院———顺天贡院(北京)多出1万多间。

  进入江南贡院里面,一道30厘米高的“龙门”横在路中间。当年每当龙门开放,江南百姓纷纷赶来跳龙门,不仅希望金榜题名,也希望财源广进、得生贵子等。一名姓李的大三女生一会儿跳过来,一会儿跳过去,“多跳几次,希望找个好工作!”李同学一边跳,一边还念叨。现在的江南贡院还保留了一部分号舍,一间间狭小的号舍里面安放着姿态各异的“考生”,有的侧卧,有的站立,有的静坐,或沉思、或提笔疾书……让人仿若回到那个万千学子争取一朝登科的年代。

  封妻荫子时

  秦状元府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秦大士故居是当时城南唯一的明“大夫第”,这在城南几处九十九间半中,“无有可相比者”。如今,在得到文物主管部门重点修筑保护后,恢复了其往日风貌。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武定桥东侧的长乐路,站在铜钉红门前,记者忘却了城市的喧嚣,眼前高低起伏的马头墙让人感受到古韵悠悠的明清气息。

  大门高挂着“秦状元府”匾额,因为还没有对外开放,铜扣被链条铁锁牢牢缠绕住,透过门缝,一排朱红色的落花木门窗跃入眼帘,大厅的门槛很高。近70岁的胡爷爷已陪伴秦大士故居近30载了。他说,他可能是少数没有离开的老“秦淮人家”了。“因拆迁,原本住在故居里的秦氏后人都搬走了,还记得当时大伙做邻居时互相串门,坐在院内的一口古井旁打牌,那种感觉现在只能在记忆里慢慢回忆了。”在胡爷爷印象中,当时秦大士故居一直延伸到武定桥。

  【相关地理】

  上(下)江考棚:南京在明、清两代设有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大体位于中华门内东侧一带,为安徽、江苏秀才在乡试前举行预试的场所。

  文德桥:文德桥名取自儒家思想“文章道德第一”之句。据说万历年间有个姓周的太常寺少卿认为自嘉靖以来,南京少有人中状元是因为河破了风水,于是修了“文德桥以蓄文气”。

  三元巷:相传此处原是明代抗倭名将尹凤旧居,尹凤曾连中三元。

  四牌楼:因为当年成贤街的南面和东、西两侧各有牌坊一座,此为第四座牌楼,故称“四牌楼”。

  【投票方式】

  明朝南京“大学城”好不风光

  1、拨打现代快报热线96060;2、登录www.lifenanjing.com.cn;3、拨打南京市电话问路服务热线16885156;4、登录南京地名网http://njdm.nj.gov.cn。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