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封面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仰望 大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仰望 大师
老票友想给“梅兰芳”配音
  老票友想给“梅兰芳”配音

  梅兰芳,一个风华绝代的名字,郁志清用一生来仰望他。50多年前的一次近距离接触,让他一直生活在梅大师的气氛中,唱戏、学方言、授课,为学“梅派”耗尽心力。最近传出电影《梅兰芳》即将开拍的消息,然而包括梁朝伟在内的大牌明星都不敢接招,因为,这个角色对唱功、道白的要求太高了。“没关系。”郁志清说:“不管谁演,我可以为他配音。”

  (封面故事)仰望大师

  6岁就学唱念做打

  郁志清家住下关小市街。走到他家门口的无花果树下,就听到屋内传来咿咿呀呀的京剧唱腔,和月琴京胡的伴奏声音。一个孩子走过,不禁放慢脚步,侧耳细听。

  “这个时候,邻居都上班了,我就吊吊嗓子。”唱罢一段《霸王别姬》,郁志清发现了记者。屋内陈设很简单,不过,墙上一幅幅名家字画,书橱里一本本介绍梅兰芳的书籍,体现出主人的品位格调。

  “我6岁开始学唱京剧。”郁志清说,算起来他与京剧结缘已有64个年头了。

  郁志清3岁时父亲便撒手人寰。为了给他一条活路,母亲将他送给一对郁姓夫妇。郁家地多房多,人也厚道。每逢有人来地方唱戏,夫妇俩就会免费让戏班子住在家里。郁志清依稀记得,当时家中锣鼓喧天,唱戏声不绝于耳。“那时候觉得很好玩,我特别喜欢那些男旦,他们穿的服饰很华丽,唱腔更是婉约。”耳濡目染,他有了京剧爱好,并延续至今。

  演员练功时,郁志清便搬一张小凳,坐在旁边听。一来二去,他就和演员们混熟了。有一次,有一名女演员抱起他,说:“你叫我一声,我就教你唱青衣。”“阿姨!”他喊得很清脆。那名演员没有食言,认认真真地教起了他。不过,他更喜欢男旦,演员也发现他的嗓音很不错,于是就把一些基本的练声方法和步伐、姿势和盘托出。

  戏班师傅说过,要想唱好京剧,一定要下苦功。郁志清牢记师傅的话,直到70岁高龄还坚持天天吊嗓子。他所练习的,也多是梅派唱腔。

  “京剧中,道白这关很难过。”郁志清琢磨,梁朝伟之所以“不敢演梅兰芳”,可能也是担心道白会有问题。“我可以给他配音,我对自己很有信心!”郁志清说,他愿意分文不取,因为他也是梅兰芳的崇拜者。

  守候两个月就为鞠个躬

  对梅兰芳的崇拜,由来已久。“能欣赏到梅兰芳的演出,并受其点化,那才是人生一大快事!”郁志清说,戏班里的师傅这句话,在他年幼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他还萌发过让养父母带他看梅兰芳演出的念头。可惜,12岁时,养父母相继离世,他的希望破灭了。郁家很快衰落,无力收留戏班子了。

  上世纪50年代初,郁志清辗转来到上海求学。1954年5月,他终于见到了梅大师。这个机会是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等来的。当时,他听说梅兰芳要到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就天天跑去等。没有钱买门票,他只能在门口守着,风雨无阻。

  可守了近两个月,他也没有见到大师的身影。“那时候,脑子里只想等,没有其他的杂念,可能感动了老天,让我终于见上了梅先生。”一个黄昏,郁志清正呆坐在戏院门外,此时两辆黑色豪华轿车戛然而止,车上下来八九个黑衣保镖。“我的第一感觉是,梅兰芳大师今天肯定在剧院里演出呢。”郁志清顿时来了精神,找了一个离轿车最近的地方,瞪大了眼睛,盯住戏院大门。果然,没过多久,梅兰芳先生在保镖的护送中缓缓走出戏院,身后簇拥着一大群票友。

  郁志清赶紧冲了上去,深深地给梅兰芳鞠了一躬。“梅兰芳大师扶了我一把,还跟我握了握手,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郁志清回忆当年,流露出的是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我整个人都呆在那里,一直傻傻地站在原地,目送着梅兰芳大师的专车消失在街角。”

  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可那一幕依然记忆犹新,郁志清赞不绝口:“梅兰芳大师,真是一个美男子,他穿了一套灰色的西装,面色光润,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和善,看起来特别特别的亲切。”

  因为那次梅兰芳大师的“灌顶”,郁志清对梅派京剧更加无法自拔。为了能听梅兰芳大师唱戏,他节衣缩食,买了一台留声机,并收集市面上能买到的梅兰芳的唱片。“我每天都要仔细研究梅兰芳大师的唱腔、道白、韵白。一天不听他的戏,就睡不着。”郁志清说,因为使用太频繁,那台留声机不到两年便寿终正寝了。

  一辈子学梅派讲梅派

  “千斤话白四两唱、小小秤砣压千斤。”郁志清说,这句话是形容京剧中道白与唱腔的关系,道白高低、抑扬、缓急、顿挫,比唱腔更难掌握。

  让他由衷佩服的是,梅兰芳大师掌握得非常好。郁志清举例说,梅兰芳在《宇宙锋》中,把道白表现得淋漓尽致。“金殿面斥昏君一幕,梅先生扮演赵艳容,慷慨激昂,大胆陈词,用了十七句连续念白,字字铿锵有力,把赵艳容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很完美。”

  上个世纪70年代末,郁志清开始“云游”各地,学习方言。他认为学习各地方言,对学习梅派京剧的道白有很大帮助。妻子十分了解他,没有多说什么,只叫他“放心”。

  在学习过程中,他还到各地大学当客座教授,向大学生传授京剧的基本知识和唱腔。厦门大学、同济大学都留有他的足迹。他说,很多年轻人崇尚流行音乐……他这样做无非是希望国粹京剧不要被中国人遗忘。

  白天授课,晚上他就找机会与当地居民交流,学习方言,十几年下来,他学会了12种方言。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琢磨,郁志清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梅派唱腔。“无论是唱腔还是道白,都按照梅先生生前的方法处理。”江苏省京剧团一些专业演员,夸他道白发音纯正,能让人依稀感觉到梅兰芳大师艺术的精华。

  “江苏是文化大省,有名的京剧男旦却很少,我真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将我这些年研究梅兰芳的心得倾囊相送。我想免费带十个学生,将国粹传下去。”

  快报记者 钟晓敏

  见习记者 邵瑜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