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书》8。25“视频回放”《韩东:20万字作废,从头再来》
“作家访谈视频”刚开通那会儿,记者最想找的两个人,一个是叶兆言,一个是韩东,没什么原因,就觉得这两个人能说出东西来。结果两个人都没来,推辞是一样的:手上正在写长篇。后来叶兆言来了,因为他的长篇大局已定,只待收尾。本周一韩东来了,也跟他的长篇有关,他写了20万字,差不多有预想的三分之二多,但是他决定把写好的20万字放弃,理由是觉得不对劲。他这么一较真,笔就停了。笔停了,就有时间来做视频了。
诗歌正趋于平静
除了写小说,韩东也写诗,而且诗名很盛。上个月韩东去了趟欧洲,参加一年一度的鹿特丹国际诗歌节。鹿特丹国际诗歌节是一个传统的国际诗歌交流活动,每年那边的组委会都会邀请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诗人聚一次。今年代表中国的就是韩东。在活动中,韩东用中文朗诵了他的代表作《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以及一些新作。“朗诵的气氛和我们原先所理解的朗诵的气氛确实不一样,特别的安静,其他用各种语言朗诵的诗人,朗诵的姿势、语调也都非常的平静。”韩东认为诗歌在世界范围内都正趋于平静,这谈不上好与不好,但是一种趋势。他觉得参与诗歌节是一种熏陶,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是有帮助的。
一直都想写小说
韩东写诗在圈内名声很大,但是被大众所知晓还是因为他的小说,主要是两部长篇《扎根》与《我和你》。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是先写诗而后写小说。实际上他差不多是同时开始写小说和诗的。他的第一篇小说《助教的夜晚》写于1982年,发表在同年的《作家》杂志上。当然相比较而言,上个世纪80年代,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诗歌创作上,主要代表作品和诗歌理念,都是在那个年代写就和形成的。但是他一直没放弃写小说的念头,“我一直想写小说。而且我读的小说绝对要比诗多。要从读物的角度说,我基本上读的都是小说。”于是,韩东从90年代开始把写小说当成正事来做。
来自马原的刺激
上个世纪90年代,是国内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有才华的作家,有分量的作品。韩东坦言当时没有谁的作品能对他产生影响,除了一个人———马原。“他的小说我篇篇都读,特别有感觉。汉语小说中当时对我有触动的就是马原,其他人没有给我这样的刺激。”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作家,提起马原,没有不欣赏的,韩东也不例外。“马原读书特别多,他学徒期间,出版物有限,他能收罗到的,都收罗到了,所以当他出现的时候,他的小说就很成熟了。有些作家出道时还有他的学徒期,而马原一出来就很成熟。”
托尔斯泰的长篇很差
由马原的读书,韩东说起了自己喜爱的作家。“卡夫卡、博尔赫斯我都特别喜欢。我喜欢的东西是很宽泛的,好多类型,很多东西我都喜欢,像海明威和福克纳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谈到俄国和苏联作家,韩东特别欣赏契诃夫和高尔基,“契诃夫我太喜欢了,高尔基也是个好作家。”但是韩东对托尔斯泰的长篇很不以为然,“托尔斯泰的中篇我喜欢,但是他的长篇太差了,比如说《复活》,太概念,整个就在说教,没有乐趣不说,文字也很粗糙。”
并不“扎实”的《扎根》
《扎根》问世后好评如潮,很快韩东就因为它获得了华语传媒文学大奖的年度小说家奖。一些同行甚至把它列为建国后国内最好的作品。韩东对此并不看重,对他来说写《扎根》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我从小随父母下放农村,在生产队、公社、县城都待过,我是在县城考的大学,从8岁到16岁这段生活对我印象太深了,包括我现在做梦,还会梦到回到那个地方。有关那段经历的中短篇我写了不少,但是我觉得需要写一部稍微集中的东西,长一点的东西,这东西就是《扎根》。”当记者夸奖他的记忆能力,能把乡村生活的很多细节,包括知识都记得那么清楚时,韩东坦言,“我没有查资料,就是凭我的记忆,印象加上想象。如果你稍微考证一下,肯定是漏洞百出,只不过现在人不会做这样的考证而已。”
是爱情也是垃圾
韩东的第二部长篇《我和你》,影响没《扎根》大,但是也引起了很大争议。在韩东的笔下,爱情不再神圣,不再要死要活,而是很日常的,很普通的东西。“是爱情,也是垃圾。”韩东很赞成这样的判断。“每个人的情绪焦点不一样,有的人为权力,有的人为金钱,但是权力和金钱在舆论上都会受到批判,而爱情在舆论上没有批判,爱情恰恰相反的,你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说这个东西是最有价值的,而我觉得爱情这个东西和人所追求的金钱、权力以及伤害人的东西其实是一样,并不是说这不好,而是说要有一种批判的力量去制约它。”
任性的新作
韩东今年一直在写一个长篇,而且已经写了20万字,但是他决定放弃掉,从头再来。“就是感觉上不对劲。20万字,大概是写到三分之二,这后面还有三分之一,不对劲,所以决定放弃,从头再开始写。知道不对劲,就不会再写下去。人骗不了自己的。”说到这个暂时失败了的新长篇,韩东并不忌讳提前把内容透露给读者,“以上世纪70年代为背景,写70年代县城的几个少年的生活,时间跨度上,不仅是到70年代,还到80年代,90年代。但是最重要的氛围是70年代,而且最主要的是写70年代年轻人的东西。”他的介绍让记者联想到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韩东表示,时间上有重叠,但是没《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么靠近政治。与前两部作品相比较,韩东说这部小说在叙述上会有明显的变化,“写《扎根》我是力图朴素。《我和你》是力图严谨,而这个我想写得任性些,就是小孩那样的任性,小孩那样的好玩。”
对这三本小说,记者的总结是这样的:韩东学哲学出生,《扎根》朴素,《我和你》严谨,这都是和哲学有关,哲学家的文本差不多也都是这样,第三本任性,没说的,它是在往艺术上奔。
快报记者 倪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