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海选老地名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古南京曾有不少“女人街”
· 甘熙老邻居今起搬家
· 13951976742.jpg
· gudu.tif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古南京曾有不少“女人街”
谁家女儿曾在窗下梳妆?

  “铜铁器在铁作坊,皮市在笪桥南,鼓铺在三山街口旧内西门之南,履鞋在轿夫营,帘箔在武定桥之东,伞在应天府街之西,弓箭在弓箭坊,木器南则钞库街、北则木匠营……”许多老南京认为,在南京历史上,明清是城市经济最为兴盛的时期,其繁华程度、热闹场面绝不逊于北宋张择端描绘汴京而作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情形,而这一时期留下的大量地名也都刻上了古都商脉的烙印。

  【记者寻访】

  “很多地名怎么是用一些女人用品命名的啊?像胭脂巷、黑簪巷、网巾市、手帕巷、珠宝廊这类,是不是这些地方过去都卖这些东西呢?”读者胡小姐感叹:古南京有这么多“女人街”啊!民俗专家王涌坚认为,女人爱漂亮是天性,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因此在古代商铺中,有不少专做女人生意的,卖胭脂水粉、簪子、美玉首饰、化妆盒、头巾……而这些商铺又集中在一条街上,于是便有了那些用妇女用品命名的地名。

  不见胭脂只见巷

  从中山南路拐入集庆路,下了新桥右拐,走10米远便到了一个巷子口,尽管拆迁扬起的尘土迷了眼,记者还是看清这条巷子便是胭脂巷。

  与一般老城南的巷子不同,这条巷子路面铺了柏油,十分平整,跟两边破旧的民宅有些格格不入。这是一条等待拆迁的街巷,大多数木门紧闭着,开着的大门里,只见居民进进出出,行色匆匆,不停地搬运东西,而悠闲着的是一些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小贩,他们将车子停在巷子边,一边闲聊,一边等待生意。

  70多岁的王奶奶站在自家门口,望着对面屋顶上一方带着三角檐的小阁楼发呆,记者问她是否知道胭脂巷地名的来历,她才将眼神收回,说听老一辈人讲,过去这里是卖胭脂的,所以就叫胭脂巷。老人说,很久以前,有个姓郭的商人专门经营胭脂水粉,他的胭脂水粉香味比较独特,买的人多。后来这条巷子卖胭脂的越来越多,就叫胭脂巷了。

  民俗专家王涌坚先生说,与胭脂巷离得不远的牛市,也曾是小商品一条街,其中巷子口的“达子敬化妆品”很有名。古代女人化妆常用的香粉是用金属做的,所谓的“六朝金粉”就与此有关。

  一道皇令有了网巾市

  南京人对北门桥的估衣廊很熟悉。原北门桥社区居委会主任、今年87岁的刘云兰告诉记者,在这里,网巾市比估衣廊更有来头。明清时,此处为销售发网的市场出名。

  听说以前,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巡视,看见一道士正在专心编结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网。这种网与鱼网不同,很小,而且颜色、花样非常多。这种美丽的“小网”引起了皇帝的好奇心,便问这是干什么的。道士说,这叫网巾,用处很大,把它裹头上,任风吹雨打头发不乱。于是朱元璋便拿起一只网巾罩在头上,感觉很好。第二天,朱元璋就下旨诏道士为道官,专门负责织造网巾,并以该道士所织网巾为样板,向全国推行。后来这条名不见经传的街道就成了经营网巾的专业市场。

  闺奁营的女儿嫁妆

  江苏省民政厅地名管理专家薛光特别提到已经消失了的一个地名———闺奁营,他认为这个地名消失了非常可惜。

  据了解,闺奁营东起火瓦巷接娃娃桥,西至洪武路。一位姓丁的老人告诉记者,闺奁营在元代就很有名了,这里有两家专门卖马桶的铺子,因为质量好、造型美,许多人家嫁姑娘都到这里买马桶作为陪嫁。到了明朝,这里除了卖马桶之外,很多陪嫁品都在这里能买到,像女人放化妆用品的镜台、子孙桶、高脚盆、洗澡木盆、铜烫壶、丝绸棉被等等,所以人家嫁女儿都到这里来买东西,闺奁营也因此得名。

  【相关地理】

  黑簪巷与“丫头巷”

  位于升州路南侧,东起中山南路、西至弓箭坊,因为此地原来是做黑簪子之作坊,俗称“丫头巷”。

  璇子巷与美玉

  位于中华路南段西侧,东南起中华路,西北至长乐路。璇,即美玉,此巷子原为磨洗宝石、珠玉的作坊。

  彩霞街与“草鞋街”

  原来升州路上有条街叫彩霞街,老南京无人不晓。这里明初时是集市,农民卷着裤腿穿着草鞋,熙熙攘攘,那些草鞋在城里人看来特别显眼,因而称此处为“草鞋街”。后来,一些商人想到,如果在草鞋街采购,就地加工销售,岂不成本降低?于是便纷纷来开店。五颜六色的店幌子随风飘扬,如彩霞一般美丽,人们便嫌“草鞋街”不雅,而改称“彩霞街”了。

  评事街与皮市

  与彩霞街经营食品蔬菜不同,评事街南起升州路,北至笪桥市,其商号以经营皮革和皮货为主,因此叫皮市街,又名皮作坊,后音讹为评事街。明清以来,评事街一带相当繁华,评事街还是古代南京灯市的中心之一。

  【地名讹变】

  “糖坊廊”并没有糖作坊?

  老城南还有个地方叫糖坊廊,从地名上看,此地应是糖作坊集中地。但是记者走访之后,发现当地无人知晓此地是否有过糖作坊。

  糖坊廊位于城南中华门内镇淮桥西北,东南起中华路,西北接长乐街。走进糖坊廊,才发现这里的单号民宅几乎拆完,只剩下一排双号老房子,“听说不久也要拆了。”住在这里的一位中年男子告诉记者。问起糖坊廊地名的来历,男子直摇头,“这个要问老年人,我们不知道。”根据他的指引,记者找到住在糖坊廊48号的朱学勤老人。老人75岁,是土生的老南京人,长大后去外地工作,近几年才退休回来。但是小时候他就听老辈们说过这里的故事。

  “这里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叫灭街。”老人的开场白就把记者吸引住了。朱老说,叫“灭街”是与朱元璋、马皇后有关。明朝时候,这条街上住了一个元代的大将军,朱元璋怕他造反就想杀他,先派探子跟踪他,看他住哪里,找到他的地址后,探子在他家门上挂了灯笼作记号,打算晚上动手。马皇后知道这件事后,认为此人不该死,她派人将这条街上所有人家都挂上灯笼以混淆。但是朱元璋动了杀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条街所有挂灯笼的都杀了,于是这条街就叫“灭街”。

  灭了所有人之后,一批新的老百姓住进来了,有很多是篾匠,因此后来此地又名“篾街”。朱老说,其实篾街上不只是有卖篾器的,这里的棺材店在南京曾经也是很有名的。但是为什么“篾街”后来改名为“糖坊廊”,他就说不出原因了。在他之后,记者又询问了几位年纪较长的老人,他们也不知道这里为何改名“糖坊廊”。

  糖坊廊较一般老城南的巷子要有名,因为这里有一座秦淮河上现存较完整的河房,2002年已经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只是这座300多平方米的清末老民居如今已经破旧不堪,再难现当年秦淮河“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的盛景。

  【每日“海选”TOP10】

  (L)古南京曾有不少“女人街”(翁叶俊有照片)

  昨天,快报“海选老地名”评选活动不断升温,参与投票的读者已经达到4960人。整理昨日的推荐情况,现将第四天经过市民“海选”投票的前10名老地名名单公布如下,供读者投票参考。它们是:乌衣巷、金陵、玄武湖、御道街、莫愁湖、明故宫、明孝陵、新街口、中山陵、燕子矶。

  同时继续开通3种投票方式:1.拨打南京市电话问路服务热线16885156或者登录南京地名网(http://njdm.nj.gov.cn)“老地名海选”专栏投票;2.拨打现代快报热线:96060、84783591,或者登录www.lifenanjing.com.cn;3.写信至成贤街43号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邮编:210018,9月1日截止)。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