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 评事街)好“牌子”自在百姓心中
新闻背景
近日,市工商局取消了41户企业“重合同守信用”荣誉称号。令人吃惊的是,41户企业中约有20家属于自动放弃。
(8月21日《南京日报》)
慢慢聊:如今,名目繁多的奖牌让人眼花缭乱,哪一家企业没有几十块“牌子”,哪一个产品没有几个认证?牌子满天飞,导致牌子大贬值。你嘴上吹得再邪乎,广告打得再响亮,咱不听。老百姓早就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条最权威的经验,那就是: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遛。好的企业,好的产品,最终要经过市场检验,经过群众评判。既然“牌子”没什么用了,企业自然也就不愿意再扛了。再怎么说,一年也要交个千儿八百的,何必要做这个“冤大头”呢。
有关部门也要从中总结一点教训了,不要老抱着计划经济的那一套东西。
夕阳映柳:目前,社会上评选出的各种荣誉,有多少是值得人们信赖的呢?前不久,媒体报道了“3·15”标志被用于大把捞钱的新闻,让人们更加怀疑类似评比的可信度。是啊,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3·15”都可以拿来卖钱,那还有什么荣誉可以让人放心呢?再加上现在有些单位,只要给钱,就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名目,给企业冠以金色的光环,让企业获得利益。一些企业利用这些荣誉欺骗消费者,就让人们产生了疑问,套在企业身上的光环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了。
我并不是说荣誉称号都是拿钱买来的,但是社会上各种排名、荣誉过多过烂且评选不规范的现象,难道不是“信用”不再信用的主要原因吗?
bssts: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按常规企业是挤破头要戴上这样一顶帽子,以吸引更多的眼球,获取更大的效益。可现在除了要缴500元广告费和铜牌制作费外,激不起企业的兴奋点,评不评上“重守”称号与企业何干?
这项评选活动已经历时20年,政府部门还认为是一块金字招牌,但现实遭遇的尴尬说明什么?只能反映政府相关部门评选活动的设计是与市场是脱节的:既没有体现市场对企业活动的要求,也没有针对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为评而评,企业不感兴趣不买账也在情理之中,这种工作状态好像还停留在若干年前。
好在这项费时费力的评选活动存在的缺陷已经引起了关注,重新设计后的“重守”评选是否就会受到企业的热捧,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