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门,一只2尺长的西施犬扑了上来,汪汪汪!“Sit down!豆豆!”里间一声年迈而有力的吆喝,西施犬立即端坐下来。
老人正坐在房间写字台旁,渐渐白亮的阳光照在桌上,照在那一堆英语书籍上,初级、中级、高级都有,有七八本。一本一寸厚的书翻在中央,英文段落间有圆珠笔写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
93岁老人有个英语世界
宠物狗也听懂英语
“有什么话,你尽管跟我妈说。”老人三女儿尹明珊准备去另一个房间。“交流真的没问题?”93岁高龄的老人,能正常交流吗?而且是接受采访?“没问题!”尹明珊转身离开,这家人对老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已习以为常。“这本书是外孙女从大连寄给我的。”老人指指手上的一本高级英语辅导书。
老人走到客厅,坐在沙发上,豆豆也跟过来,一下跃上沙发。摸摸豆豆的头,老人话里漾着笑意,“女儿女婿只会俄语,我找不到人讲英语,就经常跟它说,呵呵”。豆豆在老人家待了一年,一年里,它学到了一些简单的英文指令。见大家不理它,豆豆开始捣乱了,在沙发上抓个不停,还汪汪地叫,似乎在要吃的。老人摊开双手,看着它,摇摇头,“Nothing to eat,go!go!”老人声音刚起,豆豆心领神会,瞪着失望的眼睛,一个疾跳,到了地上,紧走几步,离开了我们。
辅导外孙爱上英语
老人名叫尹李瑛,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原上海东南医学院。从高中到大学,她学的都是德语。之后成为一名军医,工作中几乎用不到英语。后来,六个儿女相继出生,工作繁忙加上家事颇多,老人实在无力圆上英语梦。英语在她心中一直是个优美的遗憾。说起为何对英语感兴趣,老人竟有些羞涩,赧颜一笑,“我觉得英语文字非常优美。”继而捂住嘴,扑哧一声,“可能是我中文学得不好吧!”1986年,一个外孙刚学英语,由老人督促学习。老人惊喜万分,便跟在外孙后面学,没想到,比他学得更快、更好。这位外孙报考一家外国语学校时面试,被问起为何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脱口而出“奶奶教我的!”
说起学英语,老人滔滔不绝。她说每天至少学3个小时,“早上6点40分有‘赖世雄讲英语’,讲20分钟。更令人吃惊的是,7点之后,老人竟打开广播,听VOA。“我听的是special English,能听懂一些,我学的是美式英语,英式英语太正统了!美式英语还能学到很多新词呢!”对英语,老人无比熟悉。
英汉词典都被翻坏
老人的房间朝北,一张一米多长的书桌上摆满了英语书,床头柜上还一溜排满了英语磁带,一台小型录音机立在磁带旁。奇怪的是,老人并不买原声磁带,而是用空白磁带。每天早上听广播,有听不懂的,她就用空白磁带翻录下来,午睡后再听。长此以往,已浓缩了二三十盘磁带。
一摞长短大小不一的纸张在磁带旁,用夹子整齐地夹着。打开一看,全是字,中文、英文都有。这是老人的“笔记”。笔记上有结构非常复杂的复句,有难点颇多的段落,也有典型的短语和新鲜用法。难懂处,老人用曲线和各种箭头、数字一一标注。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纸张几乎全是硬纸壳,有药盒外壳,有烟盒外壳。老人只是腆笑,“这个叫废物利用,每隔一段时间,老人就将以前的纸壳重新翻出,默默温习。
辅导书之外,两本两三寸厚的词典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本《新英汉词典》封面外包装已被翻断,翻断处用透明胶带仔细地粘着。这本词典已陪伴老人近3年,她每天翻不下百遍。儿孙们每每要给她送电子词典,一向“时髦”的老人却摆摆手,“还是自己翻字典,印象深刻”。老人的后辈都知道,自家这个老太太,保健品一样不要,她只要圆珠笔和英语辅导书。为此,小辈们送笔都是20支起送。
学习英语没有止境
如今,老人又有个外孙在考研,女儿将他送到母亲身边辅导英语。老人笑着说,外孙已经写复习提纲了,到时她负责盯着,“不肯写不肯读,可不行!”老人缓慢的语调里透着股严厉,她说,认准的事就要做下去。
“你们年轻多好啊,我都觉得时间不够用。”老人眼里闪过羡慕的光,“你们学,肯定比我学得好。”老人情不自禁地给记者提建议,“每天哪怕抽两个小时,哪怕记5个生字,时间长了,就积少成多啦!”
说了好长时间,老人有些累了,她揉揉眼睛,望了望窗外,片刻又转回身,“这几本书,我都要啃光。”语气温和却坚定。快报记者 许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