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热点纵论】
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9万户,到了2004年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
(8月21日《人民日报》)
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度和自由度的标志之一。我国市场化程度正不断提高,个体工商户数量本该不断上升。然而,在过去六年间,我国的个体工商户数量竟然减少了810万。何以至此?下面几则故事或许能给予答案。
故事1:鸡店关门。老包租了一间门面房,打算卖以扒鸡为主的卤菜。可当老包夫妇来到县卫生监督所办卫生许可证时大吃了一惊,健康证、卫生许可证、检测费等,竟然每月要交3600元,扒鸡店一个月挣不到2000元,老包只好忍痛把店关了。
鸡店关门是个体工商户税负过重的实证。在我国,一些小企业历经坎坷成立了,在经营过程中要面对的是33%的所得税、17%的增值税、5.5%的营业税和各种附加税,以及工商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年检费和质量检验费等等。有专家说,如果小老板们不偷逃税费,99%都得关门倒闭。
故事2:破烂收编。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将“破烂王”“转正”,将他们变成统一着装、统一编号、统一佩戴胸卡的“正规军”。当然,相关部门从破烂王收编中,也得到了一笔管理费。
鼓励创业,关键在做好“减法”。不仅要减少创业手续,减免税费负担,更要减低准入门槛。对于相当多的自然人性质的工作、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如擦皮鞋、卖冰棍、修理自行车、收破烂等,大多数国家都不注册,只要他们依法经营即可。而在我国,老的门槛还没降,新的门槛已诞生。
个体工商户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式。这些个体工商户是否活跃,往往取决于环境。从上面这些故事不难看出,我国个体工商户不断减少,环境使然,说明现行政策尚有偏差,部门利益仍在作祟,地方领导政绩观仍待校正。
(孙化民 山东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