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南京·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牛市64号成关注焦点
· w0821ah.jpg
· :昨天上午,住在颜料坊49号的孙爷爷正在关注快报“老城南”的报道,他说:“我已经79岁啦,住在这里快50年,有感情啊!我要把这份报纸收起来,以后搬新家,可以拿出来看看。” 快报记者 翁叶俊 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老城南》反响强烈
牛市64号成关注焦点
  老宅里的童年不仅仅属于陶女士。作为区级文保单位,牛市64号何去何从,成了包括文化名人在内的众多南京市民的关注焦点。

  【建议】

  把64号建成老城博物馆

  南京当代画家顾宝新看了快报关于老城南的报道,觉得非常详尽全面。

  他说:“老城南拆迁肯定是有遗憾的,但遗憾的是保护得迟了,而不是留不留的问题。南京现在还有不少老房子,很多不乏价值,希望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至于以后留下遗憾。早些年,剪子巷那一块有很多好建筑,我出国回来后再去看就没有了。所以这回看到牛市和颜料坊拆成这样,也不激动了。与剪子巷的那些建筑比起来,牛市64号要差一些,不是太精彩。但是作为这一地区少有甚至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它有代表性,所以还是应该保留下来。我想可以利用它来做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把这一地区有价值的实物、文献、图片集中起来进行保护和展示。这一地区的建立源自明清,经历了明、清、民国,以及解放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古街变迁体现出来的价值应该说远远超过这座建筑的历史。建起来后,生活在这里的人可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过去的历史,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我是房产商,我会考虑这么做,弄不好连带房子也好卖。”

  作家鲁羊对老城南的改造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说:“从居住环境来说,城南拆迁是一件好事,毕竟那里的卫生设施和空间布局已经不利于现代人的生活了。空间拥挤,一个院子里往往要住七八户人家,没有抽水马桶,没有现代化的淋浴房,如果不是老城南人,估计很多人都不习惯住在这里。但也有遗憾的地方,就是原来的小街坊的氛围消失干净了,里面的那些旧时流传下来的象征古代文化的东西也再难觅踪影。我不是南京人,感受也许跟老南京人不太一样。我曾在作品里写过一些乡村和小镇的消逝,充满了伤感的情绪,我想,这种情绪是共通的。64号是很完整,但它很旧,看上去就要崩溃了。说真的,对它我也没什么主意,它太老了。维修也不容易,修肯定是能修好的,但恐怕会失真,很多东西,材料啊什么的都不是原来的东西了,如果那样,它就不是原来的64号了。如果真保留下来了,它夹杂在一群现代化的建筑中间,算什么呢?肯定不协调也不好看。”

  【关注】

  牛市64号

  将被保留

  牛市64号到底如何规划,这是很多读者都迫切想知道的问题。

  记者昨天致电南京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军。刘军说:“牛市64号是要保留的。作为明清建筑的代表,牛市64号靠内秦淮河,到时会把它作为秦淮河风光带的旅游景点,即把历史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至于同样属于区级文保单位的颜料坊49号,刘军说:“全部保留不太现实,毕竟这些文物比较分散,不好规划。颜料坊49号与牛市64号相比,其价值无法相比,因此考虑不予保留。不过李府巷的凤凰井我们会作为景点保留在原址,实在不行就迁移,到时会立个碑,向老百姓展示。”

  刘军还向记者介绍说,老城南的文物、建筑,会根据年代、分类等各自情况和不同要求作相应的保护,有的是全面保护,有的是局部保护。宗旨就是城市规划与历史文物保护相结合。至于具体的保护措施,刘军表示暂时还没有出台。

  【反响】

  买份快报留作纪念

  寻找童年的石榴树

  走在牛市,记者看到,很多尚未动迁的居民都坐在自家门口的树荫下,翻看快报。“我们老城南多少珍贵的老房子啊,我家的祖屋就至少有100多年了,不舍得离开啊!”“快报很关注我们老城南,这么多年的记忆都留在牛市了,现在要拆迁了,买张报纸留作纪念吧。”大家坐在小板凳上,回忆着老城南的旧事。

  “我在这儿也住了47年,女儿还住在这里,祖祖辈辈的老南京了,对老城南很有感情。”马先生住在牛市74号,房子是祖辈留下的,路边一棵老槐树,陪伴他度过了52个夏天。他仰头凝视着繁茂的枝叶:“你看,这棵树少说也有80岁了,现在还长得这么好,树荫能从这里遮到街对面的房子!对面的院子,是以前罗家伦住过的,也有不少年头了。我们这里住过不少名人呢!”

  “这张照片不就是我家门口这面墙嘛?”张女士激动得大声叫了起来,抢过邻居手中的报纸,仔仔细细地看了看,又看看对面的墙。“没错!就是这面墙,还有鸟笼子、你家的仙人球、小椅子。”张女士迅速跨上自行车,朝巷口骑去。不一会儿,她回来了,车篓里多了一份快报。“这房子很快就要拆了,以后老城南的影子很难找到,这份报纸要好好珍藏,难得啊!”她小心翼翼地把报纸叠好,收了起来,表情复杂。

  据了解,昨天,老城南一带的快报几乎全都脱销了。其中,彩霞街农贸市场门口的报摊,上午9点时100份快报就已经销售一空。报摊老板林桂萍说:“来买报的基本都是这一带的居民,因为今天快报用了好多版面报道老城南,说的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拍的是我们老城南的生活,大家都想买一份留作纪念!”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