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都市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首现 “婚宴样板厅”
· “三步两桥”不止一个
· (头条)南京曾有两个“三步两桥”
· 每日“海选”TOP20
· 两个地名都很有来历
· 征集民间线索
· “孝顺里”源于“孝子坊”
· 南京曾有两个“三步两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三步两桥”不止一个
  “到三步两桥!”记者拦下一辆出租车,的哥似乎很熟悉此地,没有多问一句。当小车穿梭在中山北路时,记者与司机攀谈起来,“你知道为什么叫三步两桥啊,这个名字好奇怪。”司机爽朗地笑了:“咱们南京是江南水乡,走三步看见两座桥,也是正常的啊,所以名字就这么叫了吧。”“到了,这条巷子就是了。”小车在虹桥附近停下,在路口,记者看到一块“三步两桥”的门牌。走进去,巷子很宽,大约四米,东起中山北路,西至水佐岗,沥青马路,可以通行汽车。在小巷内,记者问了好几位居民,他们所说的与司机的解释差不多,“这里曾有两座小桥,架在一条河上,因两座桥靠得很近,相隔仅三步之遥,故称三步两桥”。

  “其实不是这样的,三步两桥即‘两铺三个桥’,只不过当时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所有店铺相对较少,市民要走很远才能买到东西。”南京市地名办老专家徐兴钊介绍说,古时的商业中心和居民区大多集中在秦淮区、白下区,而鼓楼区在建国前大片还是农田,不像现在如此繁华。其实,在南京还有一个“三步两桥”,它在门西,原名“三铺两个桥”,也产生于清代。在1930年《新南京市实测详图》上,徐兴钊指出,那时它已经叫“三步两桥”,但到1950年时被废弃并入了殷高巷。可见,门西的“三步两桥”比现在鼓楼的这个,历史要久远得多。

  根据专家提供的线索,记者在集庆路南侧殷高巷找到了答案。原南京钓鱼台小学校长、已93岁高龄的戴国英向记者证实,她住在殷高巷已有50年了,在殷高巷的最前段,在建国前曾经叫过三步两桥,但是后来可能因与鼓楼那边的三步两桥重名而废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