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副刊·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凤凰名人外传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 情感逃逸
· 从小练武打坏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17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本书谈的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凭着他们对教育的看法与众不同。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连载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8月17日见报

  第一与第二

  马维英上了大学以后,突然发现很不喜欢自己学的化学工程专业。他希望能给自己换到电机系。老师说,按照校方的规定,学生换专业是可以的,但条件苛刻。

  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什么条件?”

  “一年内考试成绩连续保持全班第一。”

  这是在1986年,维英16岁,台北“清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该校在台湾排在台湾大学之后,是“第二”。

  “我不在乎这个‘第二’”,当初他在报考这所学校时这样说,“但我在乎我学的是什么专业。”

  马维英从小就是那种会读书的孩子,成绩不错。他的最大问题是,永远都是班上的第二名,小学毕业的时候,他是第二名;中学毕业的时候,又是第二名。他无数次地期望自己能拿到第一名,总也不能如愿。他把这叫做“功败垂成”,常常觉得失望,可是却又很容易地为自己找个台阶下。

  “从心理的感觉上,第一和第二当然是有区别的。”他说,“可是如果我总是第一名,那么就很容易自视过高,以后遇到一个暂时的失败,就会无法承受。‘第二’也有好处,就是总能提醒自己不够好,遇到一些挫折,都可以看开些,都有退路。”

  父亲一直希望儿子去学医。台湾的老一代人大都崇拜医生,父亲也是其中一个。他总是对儿子说:“良相医国,良医医人。”他的看法是,一个男人要么做良相,那是救国,要么做良医,那是救人。对于这个没有什么权力背景的家庭来说,当医生是最好的选择:既能安身立命,又能救死扶伤。

  可是儿子不喜欢做医生,他喜欢电机。他对父亲说,在所有的理工科里面,电机系一直是最棒的,最优秀的孩子都在那里面。

  在父与子的相持中,母亲的态度起了关键作用。她是一个处世随意的女人,不太在意什么事业不事业,也从不强迫儿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她只希望儿子快乐。

  到了报考大学的时候,维英又遇到了第一还是第二的问题。台湾最好的电机系在台湾大学,而台北“清华大学”的电机系只能排第二。他反复掂量自己的实力,宁可去读那个“第二”。

  他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把握的事情,不料大学联考那天心情紧张,居然考砸了。考完以后填报志愿,他还是执拗地在“第一志愿”那一栏里填上自己的渴望。可惜大学的录取是按照分数排队,而不是按照兴趣排队。老师从最高分数的人开始选,依次往下排,第一志愿挑完了就挑第二志愿。如果你的分数很低,所有大学名额都没有了,那么你就落榜了。维英的分数差了不少,无法让他满足愿望,一下子就被分到化学工程系。

  现在,他是台湾“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的一年级学生了。让他开心的是,他已经和老师达成默契。他决心满足老师提出的转系条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对这个孩子来说,这件事情有着特殊的含义:他要打破12年读书只有“第二”的纪录。

  说来真是奇怪,一个人的内心里拥有了渴望,就会产生出一种力量。几乎就从这一天开始,维英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全力以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第一名,然后“转系”。

  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他打破了自己的纪录,成为全班第一名。第二个学期结束了,还是第一名。过去从来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做到了。大学二年级开始的时候,维英成了电机系的一个学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