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从小长大
今年31岁的张猛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父亲张惠中为影视剧及小品导演,母亲陈佩云是专业演员。赵本山经常前来串门,很喜欢张猛,而张猛对赵本山这个叔叔也格外亲热。
1989年,赵本山举家迁居沈阳发展。随后,张惠中调至辽宁省电视剧制作中心当导演,也迁居沈阳,张猛转至沈阳市回民中学就读。
1995年高考前几个月,张猛突然萌发了考电影学院当导演的念头。张惠中征求赵本山的意见,赵本山当即表态:“让孩子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高些。”
张猛在赵本山的建议下,误打误撞地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所学专业为舞美设计。赵本山亲自打电话鼓励他:“好好干,你以后一定会很猛的。现在不要太计较报酬,年轻人就要多吃点苦,老天看得见。”
1999年,张猛从中戏毕业后,被分配到辽宁电视台,担任舞美设计总监。干了一段时间后,他有了停薪留职去北京打拼的念头。
张惠中夫妇同儿子唱起了反调,赵本山却站在了张猛这一边。他语重心长地对张猛说:“马厩里跑不出千里马,年轻人就要多出去闯荡。如今这个年头,有两种东西有钱也难买到,一是后悔药,二是经验。”
2000年底,在赵本山的激励下,张猛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父母,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他去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电影文学专业研究生。拿到硕士文凭后,他成了一个“自由人”,不是给别人当枪手写影视剧本,就是拉广告。
后来,赵本山得知《今天是个好日子》、《冰峪沟》、《家和万事兴》、《我的新郎》等剧本出自张猛之手时,笑着对张惠中说:“后生可畏,不服不行啊。”
就这样认了个干儿子
2004年12月23日,张惠中要去赵本山那儿研究2005年春晚小品剧本,张猛自告奋勇地说:“爸爸,我开车送你去吧。”于是,他开车把父亲送至赵本山处,当起了旁听生。
春晚小品剧本研究会结束后,张猛在回家的路上对父亲说,“研究会上,没有一个我认为很好的作品……”张惠中认为儿子不懂春晚。
那几天,张惠中家里来了不少朋友,张猛同他们聊起春晚小品时,提到可以续写《卖车》、《卖拐》,像“无间道”那样的,弄出一个“卖心眼”、露功夫的故事。
赵本山知道后,对张猛说:“小猛,你就根据自己的想法拿出本子吧,叔等你。”
当天是圣诞节,张猛谢绝了“狂欢圣诞夜”的邀请,一个人呆在集体宿舍里不停地想啊写啊,熬了一个通宵后,终于拿出了初稿。
赵本山看完后,对张猛说:“这个‘忽悠与反忽悠’的创意不错,脑筋急转弯、苦肉计、反间计等三个片段基本成型了,但还不够抓人。”
根据赵本山的修改意见,张猛先后拿出了四个版本,语言终于“鲜活跳跃”起来了。但《功夫》中的“脑筋急转弯”涉及到猪、驴这两种动物,无论张猛怎么改,赵本山都不满意。
于是,张猛带着《功夫》的本子,深入到铁岭农村,对猪、驴等大牲畜有了感性认识,创作出了“我家有一头老母猪啊,黑地白花的啊。早晨一起来打开家门以每小时80迈的速度向前疯跑。‘哐当’撞树上,死了!”“撞死了?这头猪的视力是不是有问题呀? 两眼睛都是1.5的”等包袱。赵本山看完后,朝张猛竖起了大拇指。
2005年除夕夜,春晚小品《功夫》大获成功,被亿万观众评为“最受欢迎的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
去央视领奖回来,赵本山把《功夫》所得的3万元奖金全部给了张猛。赵本山还专门给张猛开了个小型的庆功会,张惠中夫妇应邀出席。在庆功会上,赵本山深情地望着张猛,掏出一句心里话:“原本想收你为徒弟的,可我的艺术团里已收下了王小宝、唐鉴军、张小飞、蔡唯力、蔡小楼。徒弟多了不值钱,怎么办呢?”
在场的人都觉得这真的是一个难题。赵本山歪着脑袋考虑了一会儿,终于抖出了包袱:“看来,你还是做我的干儿子吧。”众人跟着起哄:“张猛,还不快认干爹!”
张猛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呆呆地坐在那儿,头脑里一片空白。在张惠中的“导演”下,赵本山坐在太师椅上,张猛从外面走进来,甜甜地喊了声:“干爹!”跟着磕了三个响头。
赵本山爽快地答应了,赶紧把张猛扶起来,称自己对小猛有特殊的感情。随后,赵本山吩咐人拿出一张红纸,亲手包了一只红包,把一万元见面礼送给了干儿子。
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张猛结束了“京漂”生活,回到沈阳注册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业务做得还算顺利。可赵本山再三动员他“背靠大树好乘凉”。2005年4月初,赵本山正式聘任张猛为本山影视传媒公司副总裁。
《说事儿》春晚大获成功
2005年11月5日,是张猛结婚的大喜日子。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新郎的干爹赵本山致词!”话音刚落,赵本山兴冲冲地走上主席台,把目光投向满脸幸福的新郎和新娘,开始“戏说”起婚礼来:“结婚的这个仪式就像为这部戏拉开的一个序幕,你们都要认认真真演好这出戏,对老人孝敬、好好工作这才是重要的。”
见新郎和新娘显得很严肃,赵本山开始逗乐了:“婚礼完了明天赶紧上班,公司还有很多计划都没完成呢……”
蜜月尚未结束,张猛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作为赵本山智囊团中的一员得力干将,他开始为春晚小品的本子而忙碌起来。
张猛向赵本山提出了一个问题:“明年春晚,你准备和谁搭档?”赵本山愣住了,自言自语道:“范伟?不行,他要和家人一起过年。宋丹丹?可以,她顶替高秀敏,再合适不过了。”
“对!”张猛打断赵本山的话,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宋丹丹上场,就可以搬出崔永元,全国人民都知道他患上了抑郁症,以此为由头,拿崔永元开涮,延续6年前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自然是包袱不断……”
赵本山拍着脑门说:“又是一个姐妹篇?”张猛点头说:“对。延续经典,也是创新啊。”赵本山说:“好,你快拿出本子。”
很快,张猛创作的小品《说事儿》得到了赵本山的认可。为了让春晚小品尽善尽美,赵本山要求张猛一定要扎根到群众中去。于是,张猛带着本子再次回铁岭老家体验生活。张猛带来了“专机,运砖的拖拉机”“女人啊,对自己下手要狠一点”“没心没肺的人睡眠质量都高。 小心眼儿的才睡不着呢”“过去那张脸就哭笑不得的,现在跟紧急集合似的”等包袱……
赵本山称赞说:“不错,相当不错!”张猛深受启发,把“相当”这个修饰词穿插到本子里,说要让“相当”成为春晚之后的流行词,让大家说什么都“相当”一下子。
此后,赵本山多次在公开场合猛夸张猛:“这个年轻人,很牛,很了不起。”
本子基本定稿后,张猛随父亲和赵本山去央视排练春晚小品《说事儿》。赵本山与宋丹丹、崔永元聚在一起,抠台词、对眼神时,张猛也没闲着,他跟在父亲身后,只要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就喊停,让修改。结果是反反复复排练,马不停蹄地修改。
2006年春晚,赵本山领衔表演的小品《说事儿》包袱和笑料不断,成为语言类节目中最精彩的一个。回到沈阳后,赵本山对张惠中等圈内朋友说:“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这两年上春晚没演砸,算是找对了编剧,选对了本子。”张长贵
2005年、2006年,赵本山领衔表演的小品《功夫》和《说事儿》连续两年被评为“春晚最受好评的语言艺术类节目”一等奖。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两个小品的编剧不是赵本山合作多年的老搭档何庆魁,而是张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张猛是谁?他又是如何赢得赵本山的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