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公民发言】
8月9日的《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市文明办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在突击检查时发现,14个公厕只有两个没有异味。
引起我注意的是突击检查公厕的动机———“以确保啤酒节、国际帆船赛期间市民、国内外游客在青岛能获得安全舒适的生活、度假环境。”呵呵,联合检查组居然没把“市民”忘掉,算是难得了。但市民的“方便”问题,为什么需要“啤酒节、国际帆船赛期间”这个前提条件来“确保”呢?显而易见,市民只不过沾了游客的光,在某一特定时期享受“游客待遇”罢了。
公厕的“游客待遇”,与招商引资给予外来资本的种种“超市民待遇”一样,集中反映了一个现状———话语权在谁手中,谁能带来利益,一些部门就全心全意为谁服务。本地居民使用的公厕问题多多,但有关部门不在乎,因为居民的声音对有关部门不能构成威胁,但事关“外人”(往往涉及外界媒体和各级领导)的评价,进而事关城市形象,甚至事关有关官员的乌纱,当然要区别对待了。如果官员的乌纱在很大程度上由本地群众掂着,“方便之门”一定会为本地人而开。
(李辉 广西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