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 评事街)“避暑”圣地少了点
新闻背景
网络时代,人几乎很难驻足稍作休息,更难脱洪流而出,静处一隅,凝思独想。这个时候,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那些在图书馆里,在知识的绿荫中“避暑”的读书人。
(8月7日《现代快报》)
看看这些图书馆的地址,基本集中在主城的核心地区,这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要想享受读书避暑的乐趣,恐怕不那么容易,甚至几乎成不可能。如果拿国际图书馆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每万人拥有图书馆的数量,我们恐怕还远未达标。至于百姓可以就近享用文化盛宴的社区图书馆,则更是不在时下建设及规划的范畴之内。从这几点来看,图书馆避暑虽然是不错的选择,但可以这样选择的市民却并不多,这样的避暑胜地不仅数量欠缺,在分布上也远不够均衡。白下区 雅力
中国自古有读书消夏的传统,张岱在《西湖梦寻》中曾写道:“天启甲子,余读书绚嵝山房……夏月乘凉,移枕簟就亭中卧月,涧流淙淙,丝竹并作。”
读书消夏两相宜,我们不是吴王,没有专门用来读书避暑的西山行宫;我们也不是柳宗元,不可能为读书避暑遁入鹅山岩洞。“南京图书馆部分阅览室已经关闭,金陵图书馆,秦淮区图书馆门一开就差不多坐满了”。偌大城市,请让这样公益性的,无障碍性的图书馆来得再多一些吧。朝楚暮楚
我们早就迈进了“信息化时代”的门槛,尽可纵情享受网络等信息传播工具带来的便利。不夸张地说,只要你具备简单的操作技能,从网络中汲取知识简直易如反掌。相反,到图书馆,在路上花费时间不说,查阅资料更没有敲敲键盘、动动鼠标那么简单,何况它还受到开闭馆时间的限制。所以,单为“寻找书中的清凉、知识的绿荫”,图书馆未必是“非你不可”的选择。不过,要说为了感受书香,图书馆倒是一个好去处。但对于众多为生计“争分夺秒”的人来说,这也许只是一种奢望。所以,图书馆成了老人和学生的天下,也就不足为奇了。深厚
去图书馆读书,有一弊病。不管春夏秋冬,晚间鲜有开放。市民晚间读书唯有在自家屋中,家务、爱人、小孩自是添了不少烦杂,静不下心。倘若图书馆也能有晚间服务,定是读书之人一大快事。尤在盛夏,乘着丝丝凉意,暂离生活的喧闹与烦杂,找一安静的席座独居一偶,与文字相伴、嗅油墨清香、与古人神交实乃人生极乐之快。所以,窃以为,图书馆自是专司读书的地方,还是“平民”些好吧!
竹窗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