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的《文汇报》报道,目前上海1700多所中小学校中,已经有70%以不同形式向社区开放。
在城市里,一边是学校体育场馆大门紧锁,一边是居民找不到健身地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不少孩子因为无法去校园游泳馆游泳而跑到各种湖泊池塘去游泳,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因此溺亡。
为了破解这个矛盾,上海市由政府牵头,让社会与学校共享体育资源,无疑是缓解公共资源紧缺、大众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好办法,值得赞赏。
长期以来,我国各学校的资源设施呈“割据式拥有”,一般情况下,校外的人根本无法享用这些资源。
有资料显示:全国共有60多万所中小学校、近12万所幼儿园、2000 余所公立高校,其体育场地占全国65.6%,对外开放率却仅有29.2%。一到放假,许多学校立即紧锁大门,让众多孩子和周边群众只能眼看着围墙内野草横生,操场成了鸟雀的天堂,体育健身器材锈迹斑斑。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扬利避害、因势利导,帮助学校让闲置封闭的体育场馆“走出深闺”,让更多人受益。
在这方面,上海市已先行一步。去年暑假,上海首批35所学校向全市中小学生试点开放操场、体育设施等,并由政府为学生在这些场地活动投保“运动场地责任险”,免去了校方的后顾之忧。
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委托社区成立体育俱乐部,负责学校体育场地在课余、假期的经营、维护,并确保进入校园的居民有序、安全地开展各类健身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向居民发放进出校园的临时出入证,在证上标明开放时段,居民凭证进校,按时离校。
快报前段时间有过报道,说南京人想找个便宜一点的游泳池实在不容易,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南京很多学校的游泳馆不对社会开放。
这样一来,不仅让很多人找不着地方游泳,还让很多家里条件并不富裕的孩子铤而走险,跑到花神湖、长江边或者各种不知名的小池塘游泳,因此发生的悲剧还少吗?所以我说,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个问题上,南京真得跟上海好好学学了。
(嘉宾主持 耿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