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副刊·嗑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个青年女作家的肖像
· 关云长也为女色动过心
· 《胡适口述自传》
· 《文涛拍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一个青年女作家的肖像
  《嗑书》8。4书评之《一个青年女作家的肖像》

  和丹羽认识的时间并不长,是在2005年秋天的一个文学会议上。当然,南京很小,写东西的也就那么些人,之前可谓“久仰”,知道她是一位上世纪70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有成就的女作家。可惜的是,我没有看过她的作品,哪怕片言只字。《水岸》是我第一次看的她的作品。说实话,看完后,一时语塞,甚至有些惶恐,找不出什么语言来表达感受。

  但可以肯定的是,丹羽出乎我的意料。之前有限的交往使我一直认为她是个偏执的女人;另外,比起大多数人,她有宗教信仰,在我看来过于“神圣”了点,所以曾暗暗并无知地断定:这样的女人写出的小说一定很可怕,应该不是我所喜欢的。而《水岸》这部一气呵成的长达十三万字的小说,我是一气呵成看完的。它吸引了我。作者庄重的态度和严谨的笔意令人肃然起敬。与市场上同龄人的作品比较起来,丹羽具备了优秀的语言素质和严肃的写作态度。扎实、细腻、节制、准确和整齐,体现了小说文本严格的纪律和过硬的功夫。长期以来,市面充斥着因为大量注水而不忍卒读的长篇故事,情情爱爱,缠缠绵绵,除了让人萌生倦意,实在别无他用。《水岸》不是。她很坚硬,像一块块砖堆积而成,构成一面稳重的墙体。

  当然,“情情爱爱,缠缠绵绵”仍然是丹羽的题材。它叙述的是一位叫莫雨尘的艺术女青年的青春和爱情。莫雨尘的爱情,既是她自己的情感爆发,也是一个叫水叶的女作家一手导演的结果。爱情事件本身不仅出于作者丹羽的虚构,在小说中,它也出于女作家水叶的虚构,继而付诸行动。我以为,这里存在着一个连环套的晕眩之美。不仅如此,莫雨尘由一个热爱艺术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女人,其心路和情感历程也交织着哲学的、艺术的、名利的以及动物性的因素。这使小说呈现了在当代青年女作家作品中罕见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对于这本小说的理解,我觉得小说中有一句话可以给我们提供点启发:

  ……你的文字风格很明显。你和一般女作家不同,你的文字很男性化,线条感很强,显示出一种男性的刚毅,简洁。你那种感觉就像海明威的方式,一笔一画很清晰,立体。不像女作家写的东西。因为,一般女人,她比较容易没有节制,容易是那种色块儿状的……

  在我看来,它比较准确地阐述了丹羽在《水岸》中的写作风格。

  男女情爱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并没有被过分地夸大。虽然,它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篇幅,但它也仅仅是材料。作者力图夸大的似乎是艺术和文学,准确地说,是丹羽所理解的艺术和文学———这更多的是来自西方文艺传统的审美趣味。读这本小说,使我可以感觉到丹羽对她所接触到的西方文艺有种“中毒式”的沉醉和迷恋。这是她的热爱,也是她的方式。于是,一个青年女作家的肖像浓墨重彩、跃然纸上。基于此,丹羽也以某种亲历者的身份向我们客观、理智地展现了当下文艺界的“登龙术”和“日常生活”,但作者对此未加任何道义或道德上的批判,她所做的只是展现。这是高明的,批判性正是题中应有之意。

  最后我要说的是,丹羽使我们感到所谓“70后”的成熟和有素,并且也形成了一种可喜的可能———我盼望读到她下一部作品。曹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