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 全国公安机关沿用多年的“指标制”,在北京已成历史。7月22日,北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马振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交警罚款有指标,反扒民警抓小偷还有指标”。
马振川表示,“指标制”早已成为百姓投诉的焦点,取而代之的“数据常量”,则是一个发案合理值,包含110刑事和治安警情、严重刑事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等3大类14项数据。北京全市每一个角落,都有这些数据,“哪个地方哪类犯罪高出设定数据,就表明不安宁,民警没完成任务”。
马振川表示,从“指标”到“数据常量”,这其实是一个由“定性”到“定量”的突破。作为实现“平安奥运”目标的一项举措,数据常量体系现已覆盖首都公安各个领域,“四张网整体防控、数据常量精确打击”,这是奥运安保的两张王牌。
“站在阳光暴晒的十字路口,疏导交通;躲在树阴下,冲着过往车辆挥挥手”,马振川说,这两种交警都在上班,但工作成效的差别显而易见。以往迫使“树阴下的交警”积极工作的最简便有效方法,就是“下指标”。可是,“指标”的弊端很快就充分暴露出来:指标突击,以交警为例,全月工作量集中10天完成,有的集中在月前,有的集中在月末,给百姓造成的感觉就是“交警处心积虑,就知道罚钱”;战役式集中打击,全警、全民动员,可几千民警、群众连日苦战,也未必能抓到坏人。
据其介绍,为做到与“指标制”脱钩,2004年年初,北京警方借鉴国际反恐等级制度,上推3年各类案件发案量,推导出平均值,设定这个平均值为“平安”与“不安”之间的平衡点。以110刑事类警情为例,城八区日均80件为“平稳”等级,用黄色标注;上浮10%为“警示”等级,用醒目“橙色”覆盖;下浮10%为“良好”等级,显示“绿色”。马振川表示,试运行两年多后,“数据常量”思维现已渗透北京全警。两年来,绑架、骑抢、盗窃奥迪等高档机动车,每一类警情在京刚冒头,数据常量就立即作出反应,用“橙色”报警,“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哪类案件逃出‘常量’,造成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