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副刊·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没有空调的日子
· 灯光之美
· 舒婷的名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3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没有空调的日子
  《睿思》7。31《没有空调的日子》

  很难想象没有空调的日子,如何熬过来。一个“熬”字,多少辛酸,象征了人类史。三十年前,我在一家郊区小工厂当青工,下夜班回来,满大街睡的都是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躺在纳凉的门板上。南京是著名的火炉,盛夏时节,天一黑,人们屋子里再也耐不住了,都跑出去乘凉。那年头,住房比现在紧张得多,四世同堂,一大家住一间平房,根本谈不上什么生存环境。

  记忆中,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在这样一个酷热的夏日开始。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听见大人一边乘凉,一边神秘兮兮地谈论串联,谈论游街,谈论大字报和走资派。夏日里的情绪容易激动,荷尔蒙激增,头脑便发热。不妨搜索一下,历史上的著名大革命,无论中外,很多都发生在最炎热的七月八月。酷热成就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浪漫的法国人在七月十四日攻打巴士底监狱,砍了路易十六的脑袋。现实的美国人在七月四日起草独立宣言,从此走上了世界第一强国的道路。

  古人骂人的头脑发涨,常常说是“热昏”。太热了,会让人中暑,不过小孩子通常不怕热。儿时很少出去乘凉,我喜欢躲在帐子里看书,不同的年龄段,看不同的书。偶尔出去参与乘凉,往往因为别的原因,想听人说故事,听那些夸张的奇人异事,听那些带着一点色情意味的荤段子,要不就是看星星,看月亮。以今天的眼光看,没有空调的岁月十分不堪,静下心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空调让人觉得凉爽,可惜有得必有失,夏日乘凉聊天的场景,再也不复存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成了主旋律。虽然有很多阻力,一会反对这,一会反对那,却没人能挡住历史的步伐。当时印象最深的,到了最热的那几天,年迈的父母会被安排去旅馆避暑。是管住不管吃,我们不得不为他们送饭,煮一大锅稀粥送过去。对于老人来讲,真是人性化的关怀。酷热来临,最难熬也就那么短短几天,这几天,很多老人会为了太热过不去。

  九十年代初期,必须相当级别的干部,才允许安装空调。这时候,我似乎也到了怕热的年龄,偷偷安装了一台窗式小空调,一千八百元,深圳生产的,好像是叫“海利”。当时电网电压严重不足,必须在下午天黑前,将空调先打开,否则会因为电压不足无法启动。如今回想起来,当时有些偷着乐的意思,人生的许多乐趣,往往是你享受到了不该享受的东西。一台小空调是个临界点,它意味着老百姓即将享受空调的时代,已经不可阻挡。

  叶兆言: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花煞》、《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我们的心如此顽固》等。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