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副刊·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明十七帝
· 我在白宫当记者
· 从小练武打坏人
· 小男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明十七帝
  在现代中国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一个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朝代;无论是太祖成祖的刻薄残酷,还是英宗武宗的好大喜功,以及嘉靖万历数十年不上朝的荒唐之举,直至崇祯的刚愎自用,种种荒谬,都让人不禁奇怪这个朝代的统治何以延续近三百年之久。本书帮助你解答这个困惑。

  连载 毛佩琦细说明十七帝 7月30日见报

  建文帝神秘的踪迹

  靖难之役跨越了四个年头,终于要结束了。历经百战的燕军,已经打到了南京金川门下。把守城门的谷王、曹国公李景隆,望见燕王朱棣的麾盖,下令开门迎降。

  这时,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已是一片混乱,宫中一片火海。太监和宫女们躲的躲,逃的逃。燕军派来搜宫的人,看见三个小男孩坐在宫门哭泣。他们穿着平民的衣裳,但显然不是平民子弟———宫中岂是一般人可以随便来的?

  监督搜宫的人下令将三个孩子带走,但燕军是要找到建文帝,他是这出戏的主角,此时却下落不明了。有人说,宫中的火是建文帝让人放的,建文帝和后妃都投入火中自焚了,但翻遍了灰烬瓦砾,燕军也没能找到建文帝的尸体。有人说,瓦砾中的一具尸体就是建文帝,但也有人说,那不是建文帝,而是皇后的尸体,因为大火把人烧得面目全非,谁也无法确切辨认。但也有人说,建文帝早已于大火混乱之中逃离了皇宫。

  关于这段历史,三百年后,由清朝大臣张廷玉主持编写的《明史》这样记载建文帝的结局:谷王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这说明自燕军攻入南京(建文四年,即1402年)起,直至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三百多年过去了,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仍然没有定论。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看到朱允炆柔弱,去世前留下了一个密封铁匣,嘱咐他遇到大难时打开。燕军攻入南京,形势危急,建文帝打开铁匣,其中有剃刀、度牒和一道敕旨:“欲生,怀牒为僧,密地去。不然自尽。”于是建文帝焚宫出逃。

  建文帝往东南走,兵部尚书齐泰追到广德,没追上而被俘。传说钱塘东明寺建文帝曾在此居住,寺中的厮如楼形制特别,不同寻常人家所造。有人说,建文帝被蜀王用船迎入四川,又从四川进入云南,藏在黔国公沐晟家。工部尚书严震出使交趾,在云南与建文帝相遇,“不言恐祸及身,言之不义也,一夕自缢死”。不揭发将会招祸,揭发又不义,左右为难,自缢而死。此后,建文帝云游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陕西、贵州,建文帝在所居山林寺庙留下了很多遗迹,而且在各地还留下了一些诗作。

  除了上述这些传说之外,关于建文帝下落的说法还有许多。还有,传说建文帝逃出宫后,云游四方,晚年隐居于武昌,死后葬在武昌洪山。因建文帝改名为让銮,便以“让”为姓。近有出示《让氏家谱》的,自称为建文帝的后代。

  其实,自称为建文帝之后的,还不止湖北有。据明史前辈王崇武先生调查,抗战时期,“大理民家仍有以惠帝为鼻祖者”。既然建文帝没有被烧死,又在各地生活了数十年,留下后代也是可能的。清初人查继佐记载的传说就有此一说。查继佐所著《罪惟录》卷三十二“建文逸记”里记载道:“建文帝携一子至浦江郑氏家,后又纳一妾,生四子……”

  这些传说都无法证实,或者经不起推敲。就拿《明史纪事本末》记载的工部尚书严震出使交趾,在云南路遇建文帝后自杀一事来说。永乐时期确有个工部尚书姓严,但他叫严震直,而不叫严震。而且,他是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明太祖朱元璋派往交趾的。严震直于建文年间致仕,永乐年间又被起用,但其后并无出使交趾的事,而是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巡视山西,结果,他走到泽州时病死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