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一迪母子 郑一迪曾是铁杆的“丁克”女性,但是后来也还是生了孩子,原因很多:家人的唠叨、环境的触动,还有自己的变卦。这也是大多数“丁克”族的结局。 |
|
一家子: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7、30见报)
郑一迪从考虑婚姻大事的时候就决定当“丁克”,恋爱时明确向未婚夫齐林表了态,他那时是毛头小伙子,连声说“好好,养小孩烦死了”。齐林家里是兄妹二人,郑一迪狐疑地说:“你们家就你一个男孩,你父母也不介意?”齐林说:“现在有两个男孩的人家也太难找了吧?”郑一迪与他拉了手指,这才放心地嫁给了他。她有一个死党朋友,也是坚决的“丁克”族,两人互相勉励要坚持到底。
三年过去了,郑一迪的婆家沉不住气了。婆家在福建,每次打电话来都会扯到第三代上面。公公养了一条狗,他说:“每天别的老人都带着孙子出去,只有我带条狗出去。”婆婆听公公只讲“孙子”二字,容易造成重男轻女的误会,赶紧抢着说:“孙子、孙女都一样哦,只要你们有了孩子,我和你爸爸马上就到南京来带。”
但郑一迪不为所动。在第四年,她不小心怀孕了,急得睡不着觉。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去医院,齐林犹豫了一下,说:“随便做人流是很伤身体的。”郑一迪白他一眼,说:“你可千万不要告诉你父母和我父母啊,这是我的决定。”她请她的“丁克”女友陪她,勇敢无畏地进了手术室。当医生说“好了”的时候,她如释重负,直接就往外冲,连外套都忘了拿,女友都追不上她。
婆婆的电话来得更勤了,她知道郑一迪工作十分上进,就尽量为她解除后顾之忧,说:“妈妈一定会帮你带孩子的,哪怕是你们去领养一个小孩,我都马上来!”弄得郑一迪哭笑不得,难道婆婆已经怀疑她有生理障碍了吗?
一转眼,郑一迪就三十出头了,单位里有一个名额到美国交换学习一年,她是学英文专业的,这是她盼望已久的一个机会。她努力地准备着,但是双方长辈听说以后都非常恼火,因为这意味着她的“造人计划”又要推迟了。
齐林是彻底叛变了,因为他出席了好几次朋友小孩的满月酒、百日宴,倍感失落。郑一迪每次出席同学聚会,人家身上也都纠缠着一个闹腾的小孩,只有她形单影只。她忽然发现,自己目前频繁交往的朋友除了那个“丁克”,其他的都比她小近十岁,因为只有他们才有空闲。她想约原来同龄的朋友周末活动,她们都面有难色地说:“我要陪女儿去上课。”偶尔偶尔,她也会在心里浮起一点点向往,坚冰开始消融。
她经常看的杂志每期都有《普鲁斯特问卷》,请不同的名人回答,她也常常问问自己。有一题是“你最遗憾自己不具有什么能力?”她的答案是“音乐”。她对音乐一窍不通,真想有个机会学习一下。路过琴行,她也很想拥有一架钢琴。虽然只要她愿意,齐林可以随时买一架回来,可是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如果有一个小孩,就可以陪着一起练琴,实现她长久的愿望了。
犹豫之间,她就又怀孕了。这回齐林先下手为强,立即打电话通知了双方父母以及郑一迪的三姑六婆八姨妈,造成了全线的防卫。郑一迪的母亲逼着她立即到单位放弃到美国的名额竞争,去美国乃至去其他国家都是有很多机会的,但是生小孩则需要机缘巧合。
还容不得她多想,怀孕后的各种事情纷至沓来。各种反应、各种检查、各种营养、各种防护应接不暇。稍微有点指标异常,她就紧张,但是为了胎儿的健康,她又要保持心情愉悦,真是喜忧不能自主。
她那位“丁克”朋友打电话给她,问:“怎么改变主意了?快点跟我说一下,看我能不能也被说服?”郑一迪自己也很疑惑,也许是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个血脉相连的小人儿来爱?也许是亲朋好友的期待催促着你开花结果?也许是……她最后笑着说:“是因为我想学钢琴。”
现在,郑一迪的儿子已经六岁了,她真庆幸当时选择生下他,什么美国、什么自由轻松,都不及他万分之一重要。小家伙一见钢琴就头痛,郑一迪倒已经弹得蛮像样了。叶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