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儿子出走600余天 父母网上建博寻子
· 女画家与农民丈夫的不了情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女画家与农民丈夫的不了情缘
  近日,武汉籍女画家何友惠的40多幅作品,被21世纪国际文化大系组委会在纽约、巴黎等地的国际画展上高价拍卖,她本人也被该组委会授予“世纪艺术交流功勋者”称号。

  作为目前中国身价最高的女画家之一,何友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她从30岁起才开始学习画画,在此之前,还被下放农村10多年,是她那比她年长14岁的农民丈夫鼓励她拿起了画笔、走上了画坛……

  人间0730 女画家与农民丈夫的不了情缘

  婚姻在感恩中降临

  何友惠出生在武汉市武昌区一个干部家庭。外形漂亮、天资聪颖的她小时候就博览群书,还喜欢绘画和书法。然而,厄运不期而至。何友惠14岁那年,她的父亲因是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生,被打成了“右派”,

  全家人被下放到监利县分盐区一个偏僻的村子里劳动改造。是时,何友惠刚刚初中毕业,母亲也体弱多病,两个弟弟在上小学,一个12岁、一个8岁。当时,省里给何友惠一家拨付了480元的安家费。一家五口就靠这笔钱,在村里盖了两间茅草屋安顿下来。当时,她的父母均已年过六旬,两个弟弟年龄又小,家里全靠她一个人挣工分维持生活。

  谁知,不到一年,一场大火烧毁了这个新家———房屋倒塌了。900多公斤粮食化为灰烬。后来,何友惠在村里找了一孔破窑洞,一家人才收拾起破破烂烂,到那里栖居下来。

  由于村里并不欢迎这户“右派”人家,谁都不愿帮助他们。没有粮食吃,一家人只得到地里挖红薯。

  一天清晨,何友惠像往常一样出去上工。当她打开窑门,突然发现门前放着一袋米。这是哪一位好心人送来的呢?何友惠在感激和不安中过了半个月,终于“逮”住了暗中帮助她家的人———村里的民办教师杨厚禹。这一天,杨厚禹又给她家送来了一堆藕,望着他憨厚的面庞,何友惠对他顿生好感。从那以后,杨厚禹干脆公开帮助他们。他在村里请了一些人,用平日捡来的砖和自家屋前的杉树,帮何家盖了一栋新房。

  何友惠的父母猜测:杨厚禹这样帮助他们,可能是看中了自己的女儿。论人品,杨厚禹忠厚老实、有学问。只是他比女儿长14岁,还离过3次婚,身边带着一个9岁的女儿。3次离婚,都是对方嫌他家里穷、负担重。

  尽管杨厚禹没有表白什么,其实,何友惠早已心中有数,她知道他喜欢她。她想:像她这种“黑五类子女”是没有资格和下放知青谈对象的。生活是现实的,在陷入困境时,村里只有他来关心他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除了嫁给他,还能用什么来报答呢?

  两年后,何友惠和杨厚禹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为了爱丈夫再次离婚

  何友惠结婚后的第三年,她的父亲平反了,父母和两个弟弟迁回了武汉,而她已在当地结婚,只能留下来。此时,她的长女已经两岁,肚子里又怀了一个孩子。

  这年冬天,何友惠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了。之后,她带着两个女儿到武汉探亲。武汉,曾经承载着她多少期待和梦想啊!儿时她想当画家,常常坐在门前在作业本上一遍遍地描摹双湖桥下的潺潺流水、东湖里碧绿碧绿的荷叶……可是转眼间,她却成了一个整天为衣食操劳的农村妇女。

  此次探亲对何友惠打击很大。回到村里后,她常常独自一人发呆、流泪。杨厚禹似乎看出了妻子的心事,知道她不愿在农村呆下去了,可是他又实在舍不得这个美丽善良的女人。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他索性向她“摊牌”:“咱们离婚吧,你带着两个孩子回城!我不能耽误了你们!反正我已经离过3次婚了,再离一次也无所谓。”何友惠听了,一把抱住他嚎啕大哭起来 。

  一个月后,何友惠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武汉,到市第四米厂的粉碎车间当了工人。由于父母家里的房子太小,上班后,她便带着两个女儿住进厂里的更衣室里。白天,她要用铁锹铲2000多公斤的谷料,累得连话都不想说;晚上回到更衣室,面对两个“哇哇”哭叫的女儿一脸茫然。她常常想:过这样的日子,离婚值得吗?

  为了不辜负杨厚禹的一片苦心,何友惠决心改变自己,找回以前的状态……

  年过30毅然拿起画笔

  一个星期天,何友惠扭不过两个女儿的吵闹,带她们到公园里去玩。在路过中华路小学时,她无意间看见了学校门前贴着一则美术辅导班招生启事。何友惠顿时心里一动,赶忙跑进去报名。负责招生的老师见她带着两个孩子,以为她是给孩子们报名。当她填上自己的名字,并在年龄一栏写下“30”时,那位老师吃了一惊。

  学画,除了交学费外,还要买画笔、颜料和宣纸,这得需要不少钱,而何友惠的工资仅够一家三口糊口。为此,她在上班和学画的间隙还要到瓜摊上卖水果,往往一天下来,头昏脑涨,整个身体都像散了架似的。 

  看她过得这么辛苦,她的一个初中时的同学有心帮她建立一个新家庭,给她介绍了一个27岁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可是,何友惠怎么也忘不了远在监利农村的杨厚禹,每当大学生来看她时,她总会想起杨厚禹对她的好,以及两人在农村时的点点滴滴……见此,大学生只好提出了分手。 日复一日,何友惠为工作、绘画、孩子忙碌奔波,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她突然接到一张来自乌鲁木齐的汇款单。望着汇款单上那熟悉的字迹,何友惠怔住了,这不是杨厚禹汇来的吗?后来,她才知道,杨厚禹托人打听到她们母女三人的情况后,便辞去民办教师的工作,外出打工,发誓要多挣钱资助她们。  

  何友惠接连上了三期辅导班,辅导班的老师见她刻苦、有悟性,又把她推荐到了洪山文化馆学习国画。为了保证何友惠学画的费用,杨厚禹几乎每个月都要给何友惠寄钱。

  1996年8月,在武汉市商委举办的首届美术展上,何友惠的国画《串串明珠夜有光》一举获得一等奖。1997年6月,她的《凌霄》、《葡萄》两幅国画参加了武汉、南京、广州三市粮食系统职工画展,均获一等奖。由此,她受到了唐云、张镇云两位著名画家的关注,并得到了他们的指点。

  此后两年,何友惠还用杨厚禹打工陆续寄回来的钱,在武昌雄楚路买了一套房子,并想办法和杨厚禹取得了联系,给他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她在信中向他发出邀请:“回来吧,厚禹,有你在我身边,我会画得更好……”

  破镜重圆天道酬勤

  2000年7月,杨厚禹风尘仆仆地从乌鲁木齐赶到武汉,两人高高兴兴地补拍了结婚照,并办理了复婚手续。

  然而,此时,何友惠所在的市第四米厂实行优化组合,在这个以男工为主的企业里,大部分女工都下了岗,何友惠也未能幸免。面对这种情况,杨厚禹安慰何友惠说:“以后,你就安心画画吧。”

  第二天,杨厚禹就在门前的巷道里摆了一个瓜果摊。由于他善经营,为人厚道,摊子摆出以后,生意特别好。有了杨厚禹作后盾,何友惠则将全部心思放在了绘画上,并拜原湖北美院院长冯令松、著名画家汤文选为师。

  2002年12月,何友惠在湖北省文联的帮助下,在省博物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画展期间,每天都有上千人前来观摩,海内外2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先后有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来电、来函,纷纷要求购买她的作品。

  此后两年,何友惠多次出国举办画展、进行学术交流。鉴于她的艺术成就,她还被武汉的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2005年10月,何友惠的40多幅作品,被21世纪国际文化大系组委会在纽约、巴黎等地的国际画展上高价拍卖,她本人也被该组委会授予“世纪艺术交流功勋者”称号,在国际画坛上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

  尽管何友惠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但她对杨厚禹却不离不弃。她说:“没有厚禹,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他用默默的奉献铺就了我通往国际画坛的路。”

  眼下,何友惠的两个女儿也长大成人,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做化工生意,小女儿在南方航空公司武汉分公司做空姐。为了安心作画,她又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她把它专门用来做工作室。每天,何友惠在楼上画累了倚窗小憩,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杨厚禹的瓜果摊……飞扬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