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国江正在接受采访 |
|
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军人,为圆失学孩子的求学梦,踏上了艰辛的助学路。他九进沂蒙,让山区四千多名贫困学生重新返回了课堂。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他颁发了“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一部以他为原型的电影《背着军挎上学的娃》正在全国各地激情上演……
普通一兵托起4000学子梦
住院结识贫困一家人
1994年,谢国江中学毕业后应征入伍,来到了革命老区沂蒙山。他给自己立下目标:三年之内考上军校。为了这个目标,谢国江一边刻苦训练,一边准备复习文化课为考军校做准备。
1995年7月,谢国江第一次参加军校考试,结果以10分之差名落孙山。他准备明年再考,没过多久,却因为劳累过度住进医院。 在同一病房内,住着一位身患晚期淋巴癌的吴大爷,他老伴是残疾人,儿子吴贯圣和女儿吴贯虹正在读初中。交往中谢国江得知一家人为了给吴大爷治病,已经欠下了一万多元的债务。就在谢国江入院后的第三天,吴大爷去世了,一家人围着亲人的遗体哭成了一团。
“娘,我去打工,挣钱还债。”15岁的儿子吴贯圣哭着说。
“不,哥的成绩比我好,我去挣钱供哥上学!”14岁的妹妹吴贯虹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见此情景,谢国江淆然泪下。这是一个怎样的贫苦家庭啊!如果这两个孩子再失去了学习知识的机会,他们的未来还会有希望吗?谢国江下床走到吴大娘面前,搀扶她起身说:“您别太难过了,他兄妹俩年龄还小,这学不能不上啊!学费就让我来承担吧!” 然后,谢国江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仅有的三百元钱,送到吴大娘手中。
谢国江算了一笔账,当时他的士兵津贴每个月只有三十五元,去掉开销只剩下二十元,这点钱供两个孩子读书谈何容易啊!他想起自己在当兵前夜舅舅和亲戚们曾经塞给自己的“红包”,合起来也有三千多元。于是,谢国江每个月都要邮寄给那兄妹俩一定的钱款。
后来,哥哥吴贯圣考上中专,因为需要一大笔学费,妹妹吴贯虹决心辍学,去深圳打工。谢国江欺骗父亲说,自己需要购买复习资料,让父亲邮寄了4000元,替吴贯圣缴纳了学费。
和孤儿一起度过探亲假
这一年,连队给了谢国江半个月的探亲假。正在谢国江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时,战友的一句闲聊改变了他的探亲计划。聊天中,谢国江得知,离驻地不远的苍山县磨山镇东土门村有个叫高敬敬的十岁女孩,父亲在她八岁时因车祸去世了,伤心欲绝的母亲精神失常,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家中唯一的女儿一夜之间成了孤儿,因为没钱交学费,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小敬敬只好辍学在家。听了这个故事,谢国江第二天便坐车到了苍山县城,前往沂蒙深山看望高敬敬。
山路崎岖陡峭,谢国江下了车又步行了20公里的山路,才赶到东土门村。这时天已经黑了,和老村长说明来由后,谢国江顾不得一路的疲劳,由村长带路,急匆匆地赶到高敬敬家。一进门,谢国江四下望去:破烂不堪的茅屋里除了一个用土坯垒成的锅灶外,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正在烧火做饭的小敬敬看见身穿军装的解放军叔叔来到自己的家中,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老村长含泪催促小敬敬:“这位解放军是特意从部队赶来帮助你上学的,快叫叔叔啊!”敬敬一双无助的大眼睛看着谢国江,一声“叔叔”没喊出口,就“哇”的痛哭起来。这哭声让谢国江难受极了,他一把把孩子抱在怀里,泪流满面。
那半个月假期,谢国江就在这间茅屋里打地铺住了下来。他帮小敬敬把落下的功课全补回来。自从父母离开之后,小敬敬就没有开心地笑过,但有了谢国江的关心,小敬敬天真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在村里逢人就喊:“我不是孤儿了,我有个叔叔,他是解放军!”
谢国江这一帮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谢国江发动战友一起帮助小敬敬。战友们少抽烟少打电话多写信,把节省下来的每一分津贴都捐出来,供养小敬敬上学。小敬敬也不负重望,每次考试都以全校前三名的好成绩回报解放军叔叔。后来,高敬敬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学。
谢国江当兵五年,只是用出差的间隙顺便回了一趟老家。他就连每天刷牙时的牙膏也只是象征性地挤上一点点,微薄的津贴被他省了又省。就是这样一名普通士兵,靠着当时每月30元、现在也只有120元的津贴,硬是让十名贫困孩子重新回到了教室!
来到南京身上只有5角钱
1997年秋天,谢国江如愿地考上了济南陆军学院。离开了茫茫的沂蒙山,谢国江更加牵挂那些山里的孩子了,他总是在想:究竟还有多少像吴家兄妹、高敬敬一样贫困的学生?谢国江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实地考察沂蒙山儿童失学状况,建立一个“沂蒙山区失学儿童档案”。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贫困儿童的失学状况,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用爱心为更多的孩子圆一个上学的梦,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孩子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1999年暑假,谢国江带着租来的相机再一次走进了沂蒙山,半个多月内走访了207名失学孩子,拍摄了数百张照片。为了让孩子们在新学期开始前都能找到愿意帮助他们的人,谢国江离开沂蒙,去南京找同学帮助。到了火车站才发现,身上只剩下84块钱了,买了一张去南京的火车票和一包方便面后,只剩下五角钱。
到达南京后,因为没钱坐公共汽车,也没钱打电话给老同学,谢国江步行了五六个小时,来到老同学的学校———南京审计学院。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刚招呼谢国江坐下,还没来得及问声好,劳累过度的谢国江就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第二天,谢国江在老同学和学院的七个大学生的帮助下,手持倡议书,来到南京闹市区鼓楼为贫困孩子募捐。不一会儿,路过此地的人便把他们的“助学摊”围得水泄不通,人们认真地读着“沂蒙山区贫困学生档案”展板上的内容,感慨万分。
这次南京之行,让老区三十多个孩子有了愿意资助他们上学的人。
4000贫困生得到救助
开学后,谢国江回到了济南陆军学院。他每天都牵挂着那些孩子。一天晚上,中队长李长欣、大队长刘鹏在夜里查哨时,发现谢国江在薄薄的被子下打着手电筒。掀开一看,原来谢国江正在给老区的儿童写信,中队长和大队长这才知道了“秘密”。第二天,刘鹏和李长欣向学院领导汇报了此事,院长李洪程、政委范作辑为谢国江的义举感动不已,立即指示学院政治部尽快整理出他的事迹材料,号召全院官兵向他学习。很快,全院每个学员队都成立了“爱心联络小组”,加入助学行列,共资助三百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有了陆军学院领导的支持,谢国江感到无比欣慰。他扩大战果,把“爱心活动”延伸到驻济18所大专院校,在各学校巡回举办“沂蒙山区失学儿童图片展”,数以万计的学子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有的捐款助学,有的“承包”下一至两名贫困儿童的学费。如今,53个“爱心联络小组”遍及山东、河南、河北、江苏4省18市地43所军地大中专院校,使老区4000名贫困学生得到救助。
(未经作者授权,不能转载) 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