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副刊·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明十七帝
· 我在白宫当记者
· 从小练武打坏人
· 小男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明十七帝
  在现代中国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一个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朝代;无论是太祖成祖的刻薄残酷,还是英宗武宗的好大喜功,以及嘉靖万历数十年不上朝的荒唐之举,直至崇祯的刚愎自用,种种荒谬,都让人不禁奇怪这个朝代的统治何以延续近三百年之久。本书帮助你解答这个困惑。

  连载 明十七帝 7月27日见报

  亲王势力的膨胀

  应该说,叶伯巨提议朱元璋提早限制亲王的势力,这是有先见之明的。他上书时,诸王刚刚建立封号不久,大多尚未到自己的封国去,势力也还没有明显壮大,并且诸王的长兄朱标尚健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还没出现。但是,到了洪武末年,诸王屡次奉命带兵出塞,势力才渐渐壮大。特别是在太子朱标死后,年轻的皇太孙和诸位亲王之间的力量对比明显的不平衡了。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朱元璋命令傅友德为大将军率诸将到北平(今北京、河北地区)训练军马。但在出征漠北时,北平的军队要受燕王朱棣节制,山西的军队要受晋王节制。这次出征,燕王带兵一举收降了北元将领乃儿不花。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高兴地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此后,燕王又屡次奉命出征,威名大震,关于“燕王扫北”的传说至今仍流传在民间。秦王、晋王、燕王和宁王诸王,正是在实际作战中得到了锻炼,壮大了力量。

  朱元璋对亲王的管教甚严,但他的苦心教育并没能阻止亲王们的败德败行,没能阻止他们势力和欲望的恶性膨胀。在君主宗法社会,皇室成员是国家真正的主人,礼制和法律都无法有效地约束他们。亲王贵胄,手握重兵,横暴恣睢,所行多有不法。

  一些亲王的罪行、丑行令朱元璋大为伤心,他希望朱家江山长治久安,就不希望出现不肖子孙。朱元璋命人编了一本《永鉴录》,收录了历代诸王的劣迹恶行,分赐给诸王,作为诫鉴。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又颁布了《祖训录》,在治国、齐家、修身等各方面,对亲王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太祖皇帝钦录》中,透露了不少诸王的情况。这本书记载,朱元璋指责秦王犯下的荒淫逸乐、妄兴土木、阉割幼男、苦害宫人、滥杀无辜等罪行。秦王的死,则是由于他虐待宫人,被宫人在一份樱桃煎内下毒所致。所以,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王死时,朱元璋在谥文中称秦王“不良于德”,在给他的谥号中用了一个带有贬意的“愍”字。至于其他亲王,也是无所不为:周王,曾夺生员已定之亲;齐王,擅将民间女子抢入王宫,不满意的打死,烧成灰送出外来;鲁王,将民间和军家的小孩纳入宫中,阉为宦者……总之,这些亲王们的劣迹数不胜数。

  诸王的恶劣表现,不能不让朱元璋重新考虑当年叶伯巨上书所说的话,他也曾与臣下讨论汉朝七国之乱的原因。

  朱元璋将《祖训录》作为皇室成员必须遵守的大法一再修改,为诸王提出行为规范和准则。

  秦王死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晋王病死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这时候,燕王已经成为在活着的各亲王中最年长的亲王,而且颇为骁悍,因此,朱元璋对他很不放心。朱元璋临终时,嘱咐皇太孙朱允炆:“燕王不可忽。”又对他十分宠爱的驸马都尉梅殷说:“敢有违天者,汝其为朕伐之。”朱元璋在遗诏中,还明确规定了对诸王的限制,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动乱。他规定:在全国居丧时,诸王各于本国哭临,不必赴京;中外官军、戍守官员,不得擅离信地,只许遣人至京;王国所在文武衙门军士,今后一律听从朝廷节制,唯各自的护卫官军,诸王才有权自处分;亲王没有接到命令不得来京师;亲王所在地的文武机构和军队,由朝廷控制,亲王无权指挥。

  但这些规定似乎并不能约束亲王中的野心家。朱元璋一命归天后,亲王与皇帝之间的争战如同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