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本次“克隆”工程的是南京博物院技术部主任王金潮,已经和青铜器打了40多年交道的他,也是第一次采用最原始的手法来复制司母戊大方鼎。这也是国家立项的课题。
为什么是南博来“克隆”?王金潮打开了话匣子:“1939年3月,河南安阳武官村村民吴希增在一次偶然机会,用探杆探到了铜锈,嗅觉敏锐的他立刻意识到,有宝贝!第二天,吴希增就找来了村里的42条壮汉,费时三天,才把鼎弄出地面。由于当时日军盯得紧,吴希增把鼎埋藏到侄子家院里一个粪堆下面,才躲过一场浩劫。”1946年,蒋介石60大寿,当时河南就把司母戊大方鼎作为生日礼物运到南京,但蒋介石只看了一眼,就对押送人说,把它运到南京中央博物院(现南京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王金潮说,按理,司母戊大方鼎就应该在南京博物院安家落户了,但,1959年,国家博物馆成立,由于国博没文物,就向全国各地博物馆征集文物,其中,司母戊大方鼎被点名要走。“不过,国家有规定,就是地方博物馆虽然要不回宝贝,但可以复制它。而3000多年来,至今还没有人解决司母戊大方鼎的工艺问题,我们想揭开这个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