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中国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一个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朝代;无论是太祖成祖的刻薄残酷,还是英宗武宗的好大喜功,以及嘉靖万历数十年不上朝的荒唐之举,直至崇祯的刚愎自用,种种荒谬,都让人不禁奇怪这个朝代的统治何以延续近三百年之久。本书帮助你解答这个困惑。
连载 7月26日见报 明十七帝
藩王政策
太子朱标死后,年幼的朱允炆成为皇位的继承人。为了保证他将来稳坐皇帝宝座,朱元璋再下狠手,杀戮了大批悍将,但朱允炆与他的诸位叔叔之间的关系会怎样呢?朱元璋也不免有所担心。
有这么一个传说,一天夜里,朱元璋看见黄白两条龙冲进大殿,相互争斗,难解难分。最后黄龙得胜,腾飞而去,白龙战败,蜒于地。朱元璋顿时惊醒,原来是一梦。第二天早上,朱元璋上朝时看到皇太孙站在大殿的右角,而燕王朱棣却站在他的左前方。当时,朝廷以左为上,皇太孙身为皇储,其尊位仅次于皇帝,燕王竟敢对他如此侮慢,站在他的上手。朱元璋心中不免暗暗吃惊,他没有声张,但随即下令让朱棣离开宫中,搬到别院,并不许人给他送食物。马皇后可怜朱棣无端受到惩治,就像当年救朱元璋一样偷偷给他送吃的,朱棣因而得以不死。
这个传说,显然是出于附会:因为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时,马皇后已经死了十一年,她不可能看到朱棣与朱允炆叔侄二人的争斗。但这传说也反映当时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已出现了明争暗斗。朱元璋对于这个年少而没经验的皇太孙未来的命运,也有了一些不祥的预感。朱元璋借蓝玉案大肆杀戮,是为了给未来的皇位继承人除去威胁,他同时又把分封亲王看作是保证朱家江山稳固的手段。所以,他曾对朱允炆说:“我把抵御外侮内乱的任务交给你的叔叔们了,他们能把家守得好好的,让你把位子坐稳。”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重新制定的宫中礼仪颁布,按照这一礼仪规定,诸王按照君臣礼节朝见皇太孙之后,在后殿要行家人之礼。按家人之礼,各亲王都是朱允炆的叔叔,处于尊者地位,朱允炆就要向叔叔们跪拜了。因此,朱允炆本人对诸王在精神上给予他的压迫,感受更为深切。他曾经问朱元璋:“如果北方的蒙古地区不太平,亲王们可以抵挡,如果亲王们闹事,又由谁来抵挡呢?”朱元璋一时无言以对,只有反问孙子了:“那你说该怎么办?”
老谋深算的朱元璋竟然失于计算,他寄予厚望的骨血至亲,最后却成了挑起天下大乱的根源。皇权,这一至高无上的权力,超越了任何亲情。
朱元璋不信任异姓的公侯将相,认为自己的亲生儿子是最为可靠的,希望靠强大的家族势力维护明王朝的江山永固。在明朝建国后的第三年,朱元璋就开始分封亲王,他把儿子们置于边防及全国的要害之地,为的是“屏藩帝室”,作为保卫皇室的屏障。
但是,在洪武九年(1376年),一个叫叶伯巨的人,借着当时天象出现异常、朝廷向天下臣民征求意见的机会,向朱元璋上书一封,对朱元璋的藩王政策提出直言不讳的批评。他认为,强干弱枝是保证稳定、遏止动乱的根本之计,如今分封太侈,不仅封国土地广阔,而且亲王拥有强大的军力,他担心几代之后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他劝朱元璋割断一时的父子恩爱之情,保证长久的安定。
不料,朱元璋看到上书后大怒。朱元璋说:“这小子离间我的骨肉,快把他抓来,我要亲手把他射死!”他大怒之下,要亲手射杀这位教师爷。叶伯巨被逮来后,主政者等到朱元璋心情转好的时候才报告说人已逮到。这时,朱元璋的气已经消了许多,他没有立刻射杀叶伯巨,而是将叶伯巨关入了狱中。这个叶伯巨虽然暂时免于一死,但最后还是死在了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