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副刊·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明朝十七帝
· 我在白宫当记者
· 小男人
· 从小练武打坏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明朝十七帝
  在现代中国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一个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朝代;无论是太祖成祖的刻薄残酷,还是英宗武宗的好大喜功,以及嘉靖万历数十年不上朝的荒唐之举,直至崇祯的刚愎自用,种种荒谬,都让人不禁奇怪这个朝代的统治何以延续近三百年之久。本书帮助你解答这个困惑。

  连载 7月25日见报 明朝十七帝

  仁柔的朱标父子

  朱元璋一当上吴王,就考虑将来由谁来继承他的事业,在任命百官的同时,立长子朱标为世子。这一年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标十三岁。四年后,明朝建立,朱元璋做了皇帝,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又立朱标为皇太子,作为皇帝法定的接班人。朱元璋对朱标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安排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一大批“勋德老成”和“新进贤者”都兼职担任东宫官。东宫,即皇储之宫。东宫官的责任,就是辅导教育太子。朱元璋又特别设置了宾客、谕德等官职,想要他们全力培养太子的道德品性。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决定,各地衙门向皇帝上报政务,要同时报告给太子。朱元璋还以实际行动给太子树立了榜样,他对太子说:“自古以来,创业的君主,经历了辛劳,通达了人情,了解了事物的道理后,才可以做到处事妥当。守成的君主,生长于富贵,如果不是平昔经过锻炼,少有不出差错的。”

  朱元璋又说:“因此,我特命令你每天面对群臣,听取并处理各机关上报的事务,以练习国政。只有仁才能不失于疏暴,只有明才能不被邪佞迷惑,只有勤才能不溺于安逸,只有决断才能不拘泥于文法。这一切,都要以心来衡量。我自从有天下以来,未曾闲暇安逸,每天披星戴月早起上朝,夜半才去就寝,这都是你所亲见的。你能像这样身体力行,就是天下的福气。”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抱有很高的期望,甚至像筹备迁都这样的大事,也交给朱标去办理。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遣朱标到陕西,考察当地山川地理和民情,为迁都做准备。不料,朱标从陕西考察回来就病倒了。接着,他就一病不起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病逝,这令朱元璋大为悲痛。此时朱元璋已经六十五岁了,他感到来日无多,但是接班人的位子却突然出现空缺,朱家的天下由谁来继承,一时成为大问题。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长子朱标被封为太子,第九子朱杞和最后生的皇子朱楠夭折以外,其余二十三人都被封为亲王。表面上看,朱元璋有这么多儿子,从中找一个儿子接班似乎不成问题。如果考虑“兄终弟及”的话,这二十多个亲王都可以作为皇帝的候选人。可是,如果有这么多的人都来争夺皇位,必定会造成天下大乱。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必须做出选择。

  朱元璋在东阁门召见群臣,说到继承人的事时,不禁老泪纵横。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按照礼制应该立皇孙,也就是立朱标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这是要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传承皇位大统。在刘三吾的劝说下,朱元璋强忍悲痛,在这年九月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确立为皇位的继承人。

  这时,朱允炆十六岁。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五,他的母亲是皇太子朱标的妃子吕氏。朱允炆上面还有过一个哥哥,叫朱雄英,在朱允炆六岁的时候就死了,因此,朱允炆就成了朱标事实上的长子。朱允炆与朱元璋不同,完全没有经过战乱的历练和生活艰辛,也与他的父亲不同———朱标至少耳闻目睹过一些朱元璋打天下的情况。

  朱允炆出生时,天下早已姓朱,在群臣和宦官宫女们的簇拥下,自幼享受皇室的优裕生活,同时他也接受了最好、最为完整的儒家教育,这对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