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神六”女专家和中校丈夫的爱情童话
· 一对老人有21名孩子上了大学
· 002.jpg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一对老人有21名孩子上了大学
  今年的高考成绩揭晓了,59岁的牛志远又喜又忧。喜的是,他的17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忧的是,他一下子到哪里去借这么多的学费。几年前,老牛还是襄城县十里铺乡单庄村的“首富”。而现在,他几乎身无分文。

  那17个孩子不是他亲生的,都是他收养的孤儿,他们生活在许昌市第一家民营福利院———襄城县阳光福利院里,那家福利院也是老牛自费办的。今年,福利院收养的孤儿达到39个。

  一年十多万的学费、生活费,成了这位老人现在奔波的最大目标。

  孤儿院孩子考上名牌大学

  今年高考成绩揭晓,参加考试的17个孤儿,全部上了大专线,其中有9个孩子分数超过了595分,最高的孩子考了670分,位于全县理科第二名。达到分数线的孩子报考的院校有北大、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盛晓丽说:“听到了这个消息,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

  今年,盛晓丽考了515分,上了大专分数线。她平时学习非常好,而这次高考发挥失常。

  盛晓丽高考成绩不理想,是与她的疾病有关。高考前,盛晓丽体检时查出肝病,回到福利院,她怯生生地和牛爷爷说,“我又病了,恐怕你会把我撵走。”牛志远安慰她,“咱不怕,把病治好了再上大学。”牛爷爷的话让盛晓丽泣不成声。

  和这里所有的孩子一样,盛晓丽也是孤儿。在接受牛志远助养前,盛晓丽在学校里艰难地生活着。她每天在课后捡瓶子、垃圾,然后送到废品收购站,她靠这点钱勉强维持着自己最低的生活。下课后,她就跑到食堂帮忙卖饭菜,以获得一顿免费餐。

  牛志远说,盛晓丽来福利院之前,没钱交学费,老师把她的桌子搬走,她于是靠着墙站着上课,一站就是三个星期,第二次拖欠学费,老师又一次把她的课桌搬走,她又站着读了2个星期。

  后来,通过学校推荐,2004年,她第一次和牛爷爷见面。牛爷爷接纳了她。盛晓丽说:“那回第一次听到有人跟我说,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我非常感动。”

  

  每个孤儿都有一个故事

  杨宝真戴着一副眼镜,有点羞涩,她也是牛爷爷收养的孤儿。“没有牛爷爷,我连高中都上不了。”她说。

  杨宝真幼年时父母去世,13年来没人照料,她就这样一个人生活着。没有人知道她这13年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老牛见到她时是冬天,床上连垫被都没有。

  老牛说,每个孩子都很可怜,他收养他们的时候都流着眼泪。杨宝真今年也考上了大学,现在就等着开学后去学校报到。

  她也不是这里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学生,去年,有4个孩子从这里走进了大学校门,其中一个叫朱志豪。

  朱志豪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因肝癌去世,同年12月,患病的母亲跳了河。剩下的亲人只有一个精神病姨妈和双目失明的姨父。他流浪了一段日子后,在平顶山做铜像生意的牛志远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自己家。

  7月2日,朱志豪从焦作师专放假回“家”。除了阳光福利院,他放假时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从2000年这个院子建成开始,他就在这里住。朱志豪说,他在大学里,常常会梦到这个家,梦见牛爷爷。

  朱志豪说,他在学校里向同学们提起了这个家,同学们都很敬佩牛爷爷,他们表示,一定会找机会来看望他老人家。

  牛志远的妻子对孩子们也非常好,孩子们被带回家来总是由她照顾,她帮他们换衣服、洗澡,甚至喂饭。她每天起床很早,而又要到很晚才能上床睡觉。

  杨宝真和朱志豪说,要是没有遇到爷爷和奶奶,他们现在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

  收养孩子花光40万元

  7月15日,记者走进这家福利院。 

  这家名叫“襄城县阳光福利院”的“家”其实就是一个农家院落,坐落在公路边。院子里种满了蔬菜和树木,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这里倒显得很清凉。院落里盖了20多间瓦房,分成客厅、卧室、学习室、厨房,餐厅、卫生室。

  靠南边的一排房屋是孩子们的宿舍,每间屋子里都摆着四五张到十多张单人床,中间是摆着台灯和电扇的学习桌,围了一圈,电视机和电暖气搁在屋角。每个宿舍都显得简朴而整洁。

  村里人说,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老牛是方圆十里八乡最有名的铜匠。他的一绝是制作铜像。

  老牛的做铜像手艺没有师承,完全是自学成才,他有这方面的天赋。20多年来,老牛就是靠这个本事走南闯北,把4个孩子拉扯长大,并且攒下了不少钱。“那时候来上门的生意很多,我父亲经常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让我打下手,打纪念品、做挂坠什么的,我们这里的风俗,孩子出生都要戴着个铜项圈。所以我们一天到晚都很忙,一天可以挣二三百块,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呀!”老牛的大儿子牛战峰回忆起父亲的创业史,还无法掩饰一丝自豪。

  老牛看着儿子说:“人这一生总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啊,有些东西不是钱能够买到的。”

  老牛在向记者介绍福利院的情况时说,目前,福利院里有39个孤儿,最大的20岁,最小的10岁,“都是无依无靠没人管的苦孩子。”

  因为多数孩子在县城或者外地读书,所以平常住在这里的只有七八个孩子。一到周末或者学校放假,福利院的孩子就会骤然增加。

  当记者问老牛,他这些年给福利院投资了多少钱时,老牛有些羞涩地说,做铜像积攒下来的40万元基本花完了。

  全家收入都给了福利院

  去年考上了4个大学生,老牛还能支付学费,而今年一下子考上这么多人,光学费都得10多万元。老牛很有些捉襟见肘,他已经拿不出这么多钱。7月9日,他骑着那辆全身叮当作响的破自行车,去40多里外的孩子的姨夫家借钱,借回了5000元,老牛眉开眼笑,他说,这是他这段时间借到的最多的一笔钱。

  孩子们看到老牛这样辛苦,就有人提出不上学了,老牛很严厉地说:“有我在,就要把你们一个个供出来。借钱是我的事情!钱我好借!明年我种烟叶、做铜像,挣个七万八万的,就能还上债。”

  为这个福利院付出的,不仅仅是老牛夫妇,还有儿子们。在老牛的带动下,儿子们也在为福利院做着贡献。福利院最前面的一排房子是门面房,大儿子的饺子馆和二儿媳妇的诊所就在这里。所有的收入也全部补贴在了福利院。孩子们吃饭也在这个饭店里。

  老牛的生活非常节省。朱志豪曾经说起了这么一件事:去年,他们4个孩子考上大学,牛爷爷给他们一人买了一身新衣服,一双新皮鞋。而他自己好多年都没有添置新衣服,脚上的鞋子还打着补丁。孩子们不愿意接受他的“礼物”。老牛板着脸说,你们要去大城市了,要穿好点,别让人家笑话。

  老牛生活很艰苦,可他也有开心的时候。他说,看着孩子们学习进步,他就非常高兴。而最让他欣慰的是,去年考上大学的两个福利院的孩子说:“如果爷爷老了走不动了,我们会接过福利院,一定会让福利院的弟弟妹妹们长大成人。”老牛说,当时他感动得差点落泪了。  韩保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