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书》7。21《书评》之《 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
拿原作书名做书评之名,实在是件投机取巧的事,但想了半天,还是要向刘绍铭教授借一借他这本散文集《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的名字。“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或许,大部分的人以为这是一个过去时态的句子。当下,哪有文字可以感人?哪有人可以被文字感动?过分发达的传媒、泥沙俱下的网络、刺激靡华的影视,早已把人们弄得目迷五色、良莠不分了!再悲情的故事、再率性的人物、再用力的文字,大家匆匆看过,两手一撂,转身也便忘了,哪里还有工夫和闲情去“感动”?或许,我们的神经与情商里,“感动”这一条分支,已是渐渐钝化萎缩了也未可知。
拿起这本刘绍铭教授的散文集《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我也是抱了同样的冷淡和怀疑的态度———不是怀疑作者的文字功力,是怀疑他为什么取了这么个容易留下口实的名字。
刘教授是在美国念的博士,现今在香港教中文,身兼文学教授、散文家、翻译家多重角色,出入于中外古今及方言国语之间,含英咀华数十年,其对文字的的敏感、敏锐、敏捷,于集子中随处可见。他的文风味道非常纯正,谈古说今,中外贯通,是那些浸淫过中外文化多年的学者常有的味道,上可追到梁实秋,中可至余光中,近可看董桥,俏皮但不轻浮、深刻但不艰涩、诚恳而不迂腐,灵光一现的警言名句也处处可见,让读者常常会心一笑。这种带着旧学底子与西洋气氛的小品文,往往入口极小,读来却发现是片开阔天地。比如,这本集子里,一篇名为《金漆屁股》的短章,以一个笑话开场———取得常青藤大学博士学位就相当于是给屁股镀了金漆,终身皆可衣食无忧———回头机锋一转,谈到学院教育与职场实力,谈到常青藤校友会对政坛的实权把持及微妙影响等等。再如,《过癞的凄艳传说》,把中国历代传奇及狐仙故事统统拉出来梳理一番,得到若干关于“麻风病”、“烂瘌子”、“脓疮症”等案例在古代传奇中的戏剧性发展程式:以婚配床事为解决方法,即“过癞”,但得病者往往良心发现,让对方得以活命,终被赶出家门,他(她)于绝望中,寻死觅活,饮毒酒、生吞药、与蛇眠等等,最终善有善报,奇迹般地得以恢复冰清玉洁,终与心上人结成佳偶……如此种种,这种游戏般的考证,兼具严谨与活泼,写成随笔,着实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因为,现今绝大多数读者,已经快要失去对中国传统小说的阅读记忆了。
再回到先前的题目上来,说实话,读罢全书,感动虽谈不上———我想刘教授的本意也并非叫读者感动———感触却是良多:刘教授味道十足的纯正文风让我有了种提前降临的追念之感,我深恐,在这一代,在下面的一代,在阅读网文长大的一代里,文风不会再如此纯正。将来的他们,会搞笑、会解构、会戏仿,会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字会成为一种工业产品,它有了生产程序,有了惯用术语,有游戏规则……到那时,再提起叫人感动的文字,恐怕已真的变成一个历史掌故了。
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