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富翁书记给137位孤寡老人做孝子
· 一次冲动的惩罚:受惊破财丢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富翁书记给137位孤寡老人做孝子
  今后敬老院就是咱的家

  在堡集镇,冯学忠可是一个风云人物,1983年开始在村里干支部书记后,一直是全镇的明星书记,1984年在堡集镇第一个买了解放车跑运输、开餐厅,是全镇第一个“万元户”。

  1989年,堡集镇敬老院只有5间危房、5名老人。满院子坑坑洼洼,都是杂草。镇党委点了冯学忠的将。“说实在的,当时组织上一和我谈话,我没敢马上应下来。当时30多岁,觉得整天伺候老人没劲,又怕干不好。”就在冯学忠要打退堂鼓的时候,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谈完话后,冯学忠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敬老院,遇到了参加过淮海战役的白金文老人,当时老人正生病躺在床上,他拉住冯学忠的手激动地说:“要是你真能来这里,那该多好!”

  望着老人那渴望的眼神,冯学忠的心里咯噔一下,这可不是曾经出生入死的功臣应该享受的待遇啊。他决定挑起敬老院院长这副担子。

  为了改善院里的环境,他开来了家里的拖拉机,一有时间就开始割杂草、拉土垫院子,占地19亩的敬老院,一年多垫上了40厘米厚的土。冯学忠家中有10亩果园,自从干了院长后,他每年都无偿送给敬老院1000多公斤水果。院里缺什么,他就从家里拿什么。“院里当时没有粮食,他就从家里拉麦子;没有烧的了,他从家里拉柴火,院里现在用的梯子、和面机、馒头机都是冯院长从家里拉来的。”工作人员傅云英告诉我们,院里盖沿街房,冯学忠个人搭进去3万多元,沿街房用的木头和楼板都是冯学忠个人的。

  敬老院离冯学忠的家不到2里地,由于院里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女同志,冯学忠主动担起了值夜班的任务,常常一两个月回不了家。为此,1991年,冯学忠把家搬到了敬老院,当儿子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住时,冯学忠告诉儿子:“今后敬老院就是咱的家。”

  他让妻子到敬老院养猪

  为了增加敬老院的收入,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冯学忠决定以副养院、以院养院,利用院里的空地养牛、养猪。

  不久,猪圈、牛舍盖起来了,可敬老院工作人员每月的工资只有200元,谁肯来敬老院养牛、喂猪呢?他想到了妻子。妻子是全镇出名的养殖能手,每年养猪收入都在两万多元。

  “我不去,我要是再去了咱家还咋过?”冯学忠一提出来妻子就火了。是啊,冯学忠这一走,解放车卖了,餐厅关了门,外贸的业务不跑了,一年下来起码少收入十余万元。现在妻子养猪和10亩果园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再让妻子到敬老院去养猪,她不火才怪呢。吵归吵、闹归闹,最后冯学忠还是说服妻子来到敬老院,办起了养殖场。看敬老院招人实在难,冯学忠又让女儿推掉舒适工作留在了敬老院。新上养殖项目当年创收5万多元。随后,敬老院又建起了饭店、商店、老年浴池、卫生室和缝纫店;利用院内的空地种枣树,树下种菜,使敬老院每年有近10万元的创收。而到现在冯学忠一家三口一年的工资还不到1.5万元。

  老人平均年龄增了8岁

  “说实话,俺说啥也没寻思到能活到今天。”今年69岁,患有心脏病、肝病的周春英老人,2001年被送到敬老院时已经病危,冯学忠请来医生给周春英治了接近半年,现在老人不但身体好了,还能织鱼网了。“年前,俺回了一趟村里,村书记拍着手说没想到还能回来个‘活奶奶’。”一谈起这事,老人直夸冯院长待人亲。

  堡集敬老院137位老人,每天都有三四个卧床不起的。为此冯学忠准备了一张流动床,院里哪位老人病重了他就搬到谁的房里。全院100个

  他放弃年收入十几万的生意,投进了几乎所有的家产,给137位孤寡老人当儿子尽孝心;他让妻子到敬老院养猪,让女儿辞掉舒适的工作为老人端屎端尿……他就是人称“大孝子”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敬老院院长冯学忠。

  “儿子”和“母亲”在天安门前 (配图)

  老人们在故宫前 (配图)

  宿舍他每晚上都要转好几趟,生怕老人从床上掉下来或是晚上生病。现在堡集敬老院的老人平均年龄由75岁增长到了83岁,平均增长了8岁。

  “你们的生活也不一定赶上我们!我们每年过俩月的年!”已在敬老院住了17年的王振兴老人说。

  走进敬老院的厨房,新鲜的鸡、鸭、鱼、肉、青菜样样不缺。

  为了搞好生活,做出符合老年人口味的饭菜,敬老院选出了二十多名老人代表专门给院里的伙食挑毛病。“只要一进了腊月,我们就开始过年,一直过到出正月!”周春英老人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们。周春英老人刚到敬老院时,体重只有80斤,一年下来长到现在的136斤左右。

  让老人们圆了北京梦

  今年89岁的何凤英老人,2000年得了一场大病,半个多月卧床不起,冯学忠整天守在老人身旁,端水喂药、端屎端尿。一天,老人无意中说了一句:“要是能到天安门看看‘毛主席’(像)多好啊!”

  后来经过治疗,老人奇迹般好了。冯学忠想起了老人说的那句话,他产生了带这些孤寡老人外出旅游的想法。

  2001年11月16日,冯学忠领着敬老院的37位老人踏上了开往北京的专车。在故宫,腿脚不灵便的何凤英老人刚走了不远就走不动了,冯学忠二话没说就把老人背了起来,直到游完故宫。许多游人羡慕何凤英老人好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好儿子。老人自豪地说:“冯院长是我们所有老人的儿,他待俺们比亲儿子都亲。”

  在北京的4天,是37位老人一生中最开心的4天,也是冯学忠提心吊胆的4天。在路上怕老人晕车,在景点怕老人走丢了,在饭店怕老人水土不服生病,直到老人都安安全全地回到敬老院,冯学忠才出了一口长气。

  亲生母亲无暇照顾

  在堡集镇,一提到冯学忠,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当时到敬老院工作时,怕老母亲反对,他就说:“娘啊,我白天在那里上班,晚上回来陪您。”可是到敬老院后,冯学忠白天黑夜地盯在敬老院里,有时两三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老娘想他,就让大儿子骑三轮车带着到敬老院。

  今年2月13日晚上11点,冯学忠85岁的老母亲突然得了脑溢血,住进了滨州市立医院堡集分院,冯学忠刚赶到医院,敬老院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说王振兴老人得了脑血栓需要马上住院。冯学忠立马赶回,把王振兴送到医院,医生一边抢救一边下了病危通知书,让准备后事。此时,老母亲昏迷中不停地喊他的乳名,他的二哥找到冯学忠叫他去看一下老娘,他让再稍等一下,气得二哥吼了起来:“冯学忠,你真伟大,老娘都快死了你都不去看一眼!”

  等冯学忠给王振兴准备好后事赶到医院时,已是第二天早上六点钟,母亲已经脱离危险。望着老娘憔悴的面孔,冯学忠趴在床前号啕大哭:“娘啊,儿现在不光是您一个人的儿了,还是137位孤寡老人的儿啊!”

  至今,冯学忠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对他仍有意见,老娘病愈出院时,也没有通知他。“要是那次老娘活不过来,我这一辈子都不安啊。”说到动情处,冯学忠脸上挂满了泪。

  采访结束时,已经54岁的冯学忠告诉我们,“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退休后好好伺候老娘,带着老娘去趟北京;最担心的是怕敬老院的老人受委屈。”

  (任增亮)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