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财经·证券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物价指数月月稳 百姓感受节节高
· 无标题 拷贝.jpg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房价越等越高,看病越看越贵,教育身价日涨,油价只升不跌……
物价指数月月稳 百姓感受节节高
  今年,不少人都感觉物价涨了不少,往年两元多一斤的苹果,现在要三四元,市场上常见的蔬菜也身价日高;连续上调的成品油价格,更是给消费者的“伤口”里撒了一把盐;而住房价格“疯涨”那绝对会让老百姓心跳加快……

  而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1.3%,“低、平、稳”温文尔雅的CPI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其实,去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次公布月度CPI时,总会引起一些质疑,这就是:CPI为什么与老百姓的感受不一样?

  ■新华社记者 冯晓芳 毛晓梅 王立彬 刘铮

  药价降了看病咋还那么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9%。显然,医疗价格也属于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市场价格温和上涨”的结论范畴。

  虽然有各种药品降价的消息接踵传来,但是,看病花费高还是百姓的普遍感受。山西省运城市陈东珍,正在北京儿童医院为10岁的孩子治疗紫癜。她说:“如今,自己积攒的5万元都花出去了,已经向亲戚朋友借了3万元,孩子病还没治好,不知道何时是个头。为了孩子看病,全家都垮了。”记者在北京三零九医院药品收费窗口看到,来交药费的5个人中,有3个人随身带的钱不够药费,只能在处方单上按价格删减。

  130万一套还不一定轮到我

  房价一直未列入CPI范畴,这让不少人心存疑惑,而高房价更是普通百姓心中长久的痛。尤其是近年来北京、环渤海、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房价在多次调控后不降反升,加强了百姓房价“越等越高”的印象。

  北京万通市场银品批发和零售商何为中夫妇来自湖北,一儿一女已到上学年龄。为了让孩子有安宁的环境,不得不尽快买一套房。何为中说:“我看过北京广安门外马连道一带所有楼盘,未完工不装修的价格都在每平方米8000元以上。我看中了贺女士一套130平方米的精装修现房,2005年10月收房以来未曾入住。2004年底她购买这套期房时总价为87万,现在,我要买这套房,加上中介等各种费用将近130万,虽然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价格,但还不一定能轮到我买。”

  涨涨涨何时才能涨到尽头

  近来,一些“有车族”明显感到经济压力,国内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零售基准价的节节上调,令“钱袋子”吃紧:每月油钱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若干以石油为原料的其他生活资料的涨价,如运输费、打车费等。而且,油价何时涨到位仍然是个未知数。北京私家车主郭芸小姐认为:“买车是自己的选择,不能减少用车的情况下,只能从选择97号汽油降为93号汽油,这样每升能便宜4毛钱。现在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在生活中节能。”

  择校费辅导班费伤透脑筋

  公务员钱梅是初二学生的家长。她说:“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的教育始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就小学升初中来说,虽然北京市广泛实行‘电脑派位’,但民办中学均不参加电脑派位,公立中学也有一定的自主招生空间。这一空间使“有钱有权就能读好高中”成为普遍现实。到了高中阶段,教学质量较好的高中普遍把奥数、英语成绩作为学生入学参考,因此,相关的课外辅导班也成为家长们的一大开支。还有,国家规定高中择校费不超过3万,几乎每个学校都把这一费用定为3万。为了上好高中,家长们得争着掏腰包。”

  物价指数能否更人性化些

  统计部门发布的CPI只是一个综合值,不能完全反映出不同阶层百姓的实际生活感受。那么统计能不能介入民生,在保持科学性的同时更人性化、个性化呢?官方公布的CPI能不能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的差异缩小一些呢?

  据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署按照分层的概念编制了甲、乙、丙、综合四类消费物价指数,来反映香港物价水平的通胀或紧缩对不同阶层的影响,并把这些物价指数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如在香港影响很大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基金就是根据甲类消费物价指数定期进行调整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副司长孟庆欣说,如果我们的统计工作能够切实介入民生,参考香港等地的有益经验,分层编制“阶层化”的物价指数,这无疑有助于确定不同阶层工资收入的实际购买力,有助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有助于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税收体系,还有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再分配。

  猪肉下跌抵消了苹果涨价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副司长孟庆欣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解释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是对全国各地、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整体情况的数据描述,与某个地方某个人具体的微观感受不一样是正常的。

  CPI不仅有个体感受差异,也有地区和消费层次的差异。例如,对于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中高收入居民,成品油涨价确实较大幅度地增加支出,对于大部分中低收入的市民来说,交通工具还是公共交通,公共交通价格的涨幅并没那么大。因此,成品油价格上涨对CPI整体影响有限。另外,CPI的高低,反映的是价格相对水平的变化情况,与消费品价格本身的高低是不同概念。比如40万元一辆的汽车,其价格指数的变化,改变不了其价位高的事实。

  此外,消费者普遍有“看涨不看跌”的心理。孟庆欣举例说,近期猪肉价格下跌,养猪农民都受不了了,相反水果蔬菜涨幅超过了30%。然而居民很少议论猪肉价格下跌幅度有多大,却会对苹果涨价格外留心。

  低收入居民对水电气敏感

  孟庆欣解释说,百姓感受到“生活压力大”,很多情况下有CPI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例如,当前统计数据反映出的药品价格是下降的。但如果增加了用药种类,提高了用药档次,特别是有些降价药品从医生处方上消失等等因素,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不断上升的医疗支出,这些从CPI是看不出来的。

  再如,在教育支出方面,如学杂费、课本费等价格不变,就对CPI没影响。然而动辄数万元、十几万元的“择校费”,名目繁多的钢琴班、芭蕾班、奥赛班,肯定会给普通家庭带来巨大压力。

  如某些居民在一些价格正在急剧上升的商品上的消费量较大,这些居民所感受的价格上涨也较大。例如,由于低收入居民在食品和水、电、燃气等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较大,因此此类商品(服务)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影响就比高收入居民大得多。

  商品房价不计入物价指数

  房价越等越高,看病越看越贵,教育身价日高,油价只涨不跌……

  不将商品房价直接纳入CPI,一是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CPI的统计口径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消费分类相一致,而根据这个分类,商品房购买属于投资范畴,不属于消费行为。二是商品房购买与当期消费不同步,购买支出与当期实际住房消费不对等。

  商品房价不计入CPI是国际惯例。事实上,CPI只能反映与居民即期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不能反映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类价格的变动。无论从统计口径看还是从使用角度看,都不必要、更不可能编制出一种既能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又能反映资产价格变动的“全能”的价格指数。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居住类价格在CPI中的权重是否恰当。当前居住价格在CPI中的权重是13.2%,而这个权重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正在逐渐上升,6年前居住价格权重仅9.7%。

  孟庆欣透露,各项消费对CPI的影响权重,将随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