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国际焦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国维和工兵营缺水少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中国维和工兵营缺水少粮
  7月18日,巨大的爆炸声继续在黎巴嫩和以色列的上空回响。真主党和以色列国防军的激烈军事对抗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而无法在短期之内看到和平曙光的黎巴嫩人只好选择背井离乡四处逃亡,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几乎成了一座到处残垣断壁的空城。

  而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官兵目前的食品储备只够供应5天。

  7月18日特稿(加)(黎巴嫩-中国维和部队)

  黎以冲突愈演愈烈,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官兵的生活状况如何?记者近日前往他们的营地。

  指挥所忙而不乱

  15号掩体是驻黎维和工兵营的地下指挥所。

  进入防空洞,紧张气氛扑面而来。作战值班员左手握电话,右手不断地往登记本上记录冲突情况;营长罗富强和行政组长唐俊在电脑前整理着各种信息和应急预案;外事副营长许红才和翻译张思伟,通过电话机不停地与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司令部及各友邻部队联系……整个地下指挥所忙而不乱地运行着。

  轰炸开始前,除了26名警戒人员坚守警戒哨位以外,其余人员都进入地下掩体内。随着时间推移,另一问题摆在维和官兵面前,那就是掩体内温度高、不通风、人员多、空气闷热。

  警戒士兵身处险境

  中国营区处在黎巴嫩南部的辛尼亚地区,最近的黎巴嫩真主党基地离营区几乎只有一墙之隔。

  黎以交火过程中,以军首选攻击目标是真主党基地,所以炮火离营区相当近。枪炮声几乎淹没营区,硝烟弥漫整个营区……

  中国维和部队26名警戒人员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严密观察周围情况,及时把发现的情况报告作战值班室,确保了营区以及官兵们的安全。

  应急伙食限量供应

  12日上午,以军炸毁营区通往纳古拉方向的道路,食品供应商跑了,供应站关闭,后勤补给无法实现。13日凌晨4时,营区领导在地下指挥所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掩体内的官兵轮流睡觉,以保持体力;战备食品和饮用水严禁动用;以后每日两餐,每餐每人限量供应。

  食品官张明云说:“现在食品的储备只够供应5天,如果(紧张局势)再进一步延长的话,只能动用战备用粮,但即使那样也仅够维持10天。”他说: “现在最困难的就是饮用水,储备不多。”

  营区周围的枪炮声依然不绝于耳,战机仍在营区上空盘旋。黎以冲突双方僵持不下,官兵们惟有静观等待。李春年 潘立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注:潘立文系新华社贝鲁特分社记者

  驻黎维和部队 多次受到火力攻击

  奥尔默特再提停战条件 联合国驻黎部队遭以色列攻击(更新:18:44)

  以战机击中导弹车

  18日早些时候,以色列空军袭击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的一处军事基地,至少11名黎巴嫩士兵在袭击中阵亡,另有35名士兵受伤。目击者称,他们在3公里外就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远远望去,他们还可以看到冲天的大火将天空映成红色。

  除上述袭击外,以色列战机还对黎首都贝鲁特南部地区、东部城市巴勒贝克以及北部的一条沿海公路进行了轰炸。而在此前的17日,以战机在贝鲁特炸毁了一辆导弹发射车。以军方表示,当时车上装载了几枚射程在120至160公里的导弹,特拉维夫距离以黎边境约120公里,恰好在导弹的射程范围内。

  爆炸不仅使发射车着火,还引燃了车上的一枚导弹。该导弹升空后在空中爆炸并最终落入贝鲁特的沿海地带。

  真主党再度袭海法

  就在以色列18日空袭之前几小时,真主党接连袭击了以北部至少9个村庄。其中一枚火箭弹落在了萨费德的一家医院附近,至少炸伤了5人。

  同一天,真主党再次袭击了以北方城市海法。火箭弹击中了海法一处居民楼,导致11人受伤。

  在过去6天的时间里,黎境内已经有170人遇袭而死,另有至少415人不同程度受伤。以方,也有24人死亡,300人受伤。黎政府官员称,经过数天的轰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几乎成了一座到处残垣断壁的空城,当地的150万居民大多已经逃走。

  以重提停战条件

  以总理奥尔默特17日夜间在议会中发表讲话称,只要上周被绑架的2名以士兵获释,以境内不再遭受火箭弹袭击,真主党也不再继续在以黎边境活动,以方将停止打击黎巴嫩。

  这是奥尔默特首次就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的冲突发表公开讲话。奥尔默特表示,以不想要战争和对抗,但也决不能容忍民众遭到火箭弹的威胁,因此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以色列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遏制“恐怖主义活动”。

  奥尔默特说黎巴嫩政府应该对眼下的冲突负责。

  维和部队遭以袭击

  7月17日,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发布新闻说,该部队在目前的冲突中多次受到火力攻击,已经有一名印度籍维和军人身受重伤。据报道,16日一天,该部队阵地两次遭到直接轰击。以色列坦克炮火使一名印度军人受了重伤。此外,该部队阵地附近16日还受到17次火力攻击。

  维和部队抱怨道,受到以方对其行动的限制,该部队现在难以充分履行使命。虽然安南几天前与以总理会谈后以方保证不会限制维和部队的行动,但这种承诺并没有真正兑现。据悉,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目前有1990名军人、95名国际职员和304名当地雇员。

  “恐怖主义国家”

  黎总理西尼乌拉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谴责说,以的袭击已经为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黎经济可能会就此而倒退50年。

  西尼乌拉措辞强烈地批评道:“以色列现在是名副其实的恐怖主义国家,他们每天都在实施恐怖活动。以色列的所作所为正将黎巴嫩撕成碎片。”

  此前,西尼乌拉曾多次公开表示,他的政府与真主党没有任何瓜葛,不应对当前的冲突负责。万艳

  7月18日特稿(2)(黎以冲突-收场)

  黎以冲突如何收场

  五套方案浮出水面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以黎都面临巨大压力,冲突加剧升级甚至蔓延到整个中东地区的可能不大。但是,冲突究竟该以什么方式收场,各方却存在截然不同的意见。

  以:释放士兵 停止袭击

  以总理奥尔默特17日在议会发表讲话,重申黎以之间实现停火的三项条件;真主党释放绑架的两名以士兵;停止向以发动火箭弹袭击;真主党武装撤离黎南部地区,由黎军进驻部署。

  他同时断然拒绝真主党提出的以用关押的巴勒斯坦和真主党囚徒交换两名被俘以军士兵的要求。

  伊朗:实现停火 交换囚犯

  正在大马士革访问的伊朗外交部长马努切赫尔·穆塔基17日在和叙利亚政府高级官员举行会晤时提出解决黎以冲突的两项建议:双方首先实现停火,然后交换关押的囚犯和被俘的以士兵。叙利亚对伊朗政府的上述立场表示赞同。

  伊叙两国的解决方案和真主党的要求如出一辙,但是以色列却断然不会同意。

  欧盟:维和部队 进驻黎南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部分欧盟国家领导人提出了解决黎以冲突的另一个方案:派遣国际维和部队进驻黎南部地区,监督双方停火,避免冲突升级。这个方案目前受到各方广泛关注,但是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

  其他:建立缓冲 解散武装

  除了上述三个方案外,还有两个解决方案目前也已经被摆在桌面上进行讨论。

  以部分军方人士提出了一项建议,派遣地面部队进占黎南部部分地区,建立一个“缓冲区”,阻止真主党武装直接向以境内目标发动袭击。

  部分安理会成员国则提出通过解决真主党武装彻底解决黎以之间的冲突。联合国安理会在2004年通过1559号决议,要求所有外国军队撤离黎巴嫩,包括真主党游击队在内的黎境内的所有准军事组织解除武装,由黎政府军控制这一地区。

  根据这一决议,叙利亚军队在2005年撤出,使得中东局势出现缓和,但是要解除真主党武装却是困难重重。

  冯俊扬(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