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8日就快到了,盐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的仇爱培开始掰着指头算。这一天,他将作为“唐山恩人”前往河北,再度踏访30年前他曾经奉献青春的那片热土。不同的是今天,唐山市交通局局长王江帅给他的亲笔邀请函中,是要请他去参观唐山交通新发展。届时,快报记者也将随同前往。如果曾往唐山救灾的您也已决意再访唐山,请拨打96060热线告诉我们。
7月28日,想和我们一起赴唐山故地重游者,请拨96060
救了那么多人,
心里很踏实
1976 年,20岁的海军战士仇爱培被安排到上海海军四一一医院医训队学习。7月29日凌晨4点,他所在的医训队警报长鸣。集合后,医训队队长王锡琪表示,接上级命令要抽调40名队员参加海军第六医疗队赶赴唐山执行抗震救灾紧急任务。仇爱培是医训队班长、团支部副书记,当仁不让地报了名,成为40名医疗队员中的一分子。“情况太紧急了,我们都来不及向原来的部队领导汇报,就拿了两只准备好的面包奔向机场,乘坐两架海军首长专用飞机直飞灾区了。”
两小时后,飞机到达唐山上空。此时唐山机场已停满飞机,无处落脚。为了让战士们了解灾区情况,飞机特意在唐山上空三四百米低空盘旋了两圈。“从天空往下看,真是触目惊心!满目疮痍,整个城市就是一堆废墟!”
转飞至天津阳春机场作短暂停留后,救灾医疗队再度飞往唐山。飞机刚一降落,医训队员们就赶紧把医疗器材运下,装进等候已久的数十辆卡车准备直奔指定救治地点。然而卡车开出机场就再也走不动了。
“我们刚出机场就被灾区的大量伤病员围堵住了。”仇爱培至今不能忘记唐山人民最初迎接他的那一张张无助中渴盼的脸孔。“有一个中年妇女看见我们就喊,说救命恩人来了,我的孩子有救了!还有一位老太太就拉着车门,说解放军大夫,快救救我儿子吧……”
车队无法前进。医疗队赶紧向上级汇报了现场情况,得到的批复是,立即实施就地救护。
此后参加无数救治工作,仇爱培再未见过比那次还多的伤员。“伤员实在太多了!什么样的都有,头砸伤的、挤伤的、四肢骨折的,还有刚从倒塌房屋里扒出来的。要想对每个伤员都救护根本不可能,只好先抢救重伤员。我们分抢救组、治疗组和手术组开始抢救,我当时在手术组,直接为伤员做手术。”
当时正值盛夏,中午时分,烈日下危重伤员伤口腐烂的气味直冲鼻孔,蚊蝇乱飞,环境恶劣难以言述。但战士们根本顾不上这些,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救人。“夜晚,就靠着电筒和煤气灯,医疗手术条件极其简陋,但我们还是要给伤员清创缝合、做截肢甚至是开颅手术。经过几个昼夜的连续作战,大量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危重伤员经初步抢救又转到外地治疗了。而仇爱培与他的战友们每天只靠几块压缩饼干和几碗水来补充体力,没有合过眼。”几天下来,每个人都瘦了十几斤。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什么,大家觉得能把那么多伤员救过来,心里很踏实。”
老大爷转危为安
4天以后,医疗队接到新的任务,即开赴受灾严重的郊区梁家屯公社抢救伤员。队伍到达时,抢救点龙泉寺学校的操场上又挤满了伤员。医疗队一到就立即投入抢救。也就是在梁家屯公社,仇爱培有了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他亲口为一位老大爷导了尿。
“那是一个傍晚,一个小伙子用板车拉着他的父亲来救治,老大爷是挤压伤,因为挤压严重,输尿管破裂,已经3天不能排尿,生命垂危。因为情况紧急,我顾不上什么,就用嘴含着导尿管为老大爷一口一口地吸出血尿。小伙子看不下去,就哭着对我说,血尿脏啊,让我来吧!我说你不是医生怎会导尿呢?就这样,我先后三次用口导血尿,终于让老大爷转危为安。
说起这事,仇爱培没什么自豪感。“这种事情在那个时期不足为奇,还有很多人做得比我更多,更好!真正让我感动的,是我救过的那个老大爷第二天就让儿子拖了一板车蔬菜送到医疗队来,这礼物当时实在太珍贵了!”
稍具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震后的瘟疫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在正常救治任务确保完成的同时,队员们每天还要走村串户,挨家做防疫工作。“一天要跑好几十里路,累得不行,可还是精神十足!唐山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历史上400年来最为悲惨的一次,而震后没有发生大规模疫情流行,这个奇迹诞生是以灾后良好的卫生防疫为强大支撑的。”
收到唐山的邀请函
40天抢险救灾结束,仇爱培因工作突出被记三等功一次,并作为海军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唐山抗震救灾立功授奖大会,受到中央首长接见。
但对于身为2万余名唐山救灾医务人员中一员的仇爱培来说,此次救灾工作让他受益良多,30年来念念不忘的,却是灾区人民表现出来的积极自救精神。“我们医疗队参加救灾的梁家屯公社蔬菜大队,在地震后第三天就恢复了生产,群众向市里供应蔬菜,又自发给医疗队送来食品。这一切,给了我太多人生感悟,感悟到什么是劫后余生,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时也真正认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救灾后回到自己的岗位———黄河舰上之后,仇爱培把这段经历写成了《赴唐山抗震救灾回忆录》。后来从部队转业到盐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那个回忆录他一直完好地保存着,不时翻出来看看。“不论在部队还是地方,也不论职务如何变迁,有了这段经历,我更加懂得珍惜,做事也更尽力了。”
他没有忘记唐山,唐山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不久前,他接到唐山市交通局局长亲笔签名发来的邀请函,请他去看看唐山市的交通新貌。这让他高兴坏了:“30年来一直想再去看看,没想到很快就能圆梦了!”
快报记者 吴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