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南京·街区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家住“月牙湖”
· 空中花园PK大赛
· 街坊小黑板
· 找到绿色就找到我家
· 社区有个小小“书吧” “书吧”有5名小小管理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家住“月牙湖”
为树品牌形象,苜蓿园街道将更名
  为树品牌形象,苜蓿园街道将更名

  “你说家住苜蓿园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但是你说住在月牙湖,估计没人不知道。”家住苜蓿园东街4号的章燕似乎很骄傲。据悉,苜蓿园街道已将更名申请报告提交给了市地名办,更名的法定程序基本完成。叫了十年的苜蓿园街道,要改名为“月牙湖街道”,居民对此是什么态度?

  “苜蓿园街道”将更名“月牙湖街道”(头条)

  街道为的是树品牌形象,居民大多不反对

  原名“苜蓿园”

  来源于明代传说

  “苜蓿园这个名称,是有由来的,传说明朝朱元璋时期,这里长满了苜蓿草,朱元璋的养马场便建于此。因此,这里得名苜蓿园。”74岁的居民余根民大爷说,没有文字性可考证的资料,这些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说法。“后来,这里是大片的农田,成立了苜蓿园大队,后来又更名为苜蓿园行政村。”

  据社区介绍,苜蓿园街道在1996年由苜蓿园行政村和后村合并而成。苜蓿园行政村原属栖霞区,因其经济实力较后村雄厚,所以合并之时就以它的名称命名了街道之名。

  更名“月牙湖”

  是为树品牌形象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苜蓿园地区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出了中山门,这里没有大路,基本上城里的人是不会来这里的。”当年插队在这里的54岁的曾诚回忆道,那时城里人根本不知道这里有个叫苜蓿园的地方,但是月牙湖却有所耳闻。“原因是地图上有个湖,名字叫做月牙湖。”

  上世纪90年代初,省市两级政府决定规划建设东郊月牙湖住宅区,没想到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一建设成果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月牙湖因此一举成名。“2001年3月,我记得朱镕基总理来我们梅花山庄视察,没过多久江泽民总书记也来了。”家住梅花山庄的王伟老人回忆当时的情景有些激动,一直抓着记者的手,说个不停。

  据了解,自此以后,月牙湖住宅区名声大噪,接待过不计其数的国内外代表团。正因月牙湖金字招牌的存在,使得苜蓿园街道的领导开始酝酿更名的计划,希望借助月牙湖的名声打造自己街道的品牌形象。

  被调查的居民

  大多不反对改名

  5月初,街道对于更名的事情,向街道所辖7个社区发放了市地名办的民意调查表,只有几个人持反对意见。据苜蓿园街道民政科胡科长介绍,反对的人以农民为主。“他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对于苜蓿园的名称已经叫惯了,所以一时无法接受新的名称。而且他们都知道养马场的传说,认定这是一种古文化。”胡科长说,其实月牙湖也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它是明城墙下的护城河,因其形状像月牙而得名。

  “换就换呗,只不过是个名称,我们无所谓。”住在苜蓿园东街4号的王挥老人觉得,街道更名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她不反对改名。“街道这种行政单位的名称变了,又不是马路的名称发生了变化。这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我们有什么理由好反对的。”据调查,社区里抱着同样态度的人占多数。

  ■小调查

  居民赞成更名的理由:

  1、在Google里输入“南京苜蓿园”,搜索结果有76200个,而输入“南京月牙湖”,却达到121000条相关信息。

  2、月牙湖住宅区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名气,是一个已经打造出来的品牌。

  3、月牙湖在民间的知名度也高于苜蓿园。

  居民反对更名的理由:

  1、古文化被取代。

  2、叫习惯了,一时适应不了。快报社区记者 黄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