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快评天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有些“碧利斯”伤亡并非必然
· “仇富”不是作孽的幌子
· 江苏足球为啥老被“黑”?
· 不写论文,研究生干什么?
· 谁逼得他们要留级?
· 开通公交怎能挑肥拣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不写论文,研究生干什么?
  【热点纵论】

  【热点纵论】

  近期的大学校长论坛传出消息,人大、北师大等7所大学取消“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指标,即使没有发表论文,也能毕业。

  (7月16日《北京晨报》)

  老实说,这几所高校取消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规定后,在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经明显下滑的今天,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令人担忧。

  不知从何时起,高校将研究生发表论文的重要性推向极端,致使学子忙于“发表”,学术腐败与弄虚作假之风日盛,遭舆论一再炮轰。表面看,7所高校取消之举很“顺应民意”。但我想提醒的是,人们质疑的不是“发表论文”本身,而是将标准绝对化、不分学科具体情况强行要求数量的急功近利做法。

  农民种田产粮、工人制造机器、商人经营生意,为评判他们优秀与否,必然要有相应的标准,不能因为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就索性将标准本身也废除,“不能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了”说的就是这理,大学管理者和教育部门不可能不知道吧?可能有人又会以一些西方国家为例,说他们的博士、硕士很多人没论文照样毕业,以证明他们取消“发表论文”与国际惯例接轨。他们说的确实存在,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哈佛、剑桥的不少博士、硕士毕业论文,往往就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这说明什么?说明那些国家看重的是学术论文质量,而我们恰恰相反,功利地追求数量,而当出现负作用时,又肤浅地把标准本身也抛弃了,陷入学术丧失标准的虚无主义中。

  “发表论文”标准被废除后,一个紧迫问题迎面而来:如何甄别哪些研究生可以毕业,哪些不行?让研究生自我认定?还是让导师拥有裁定权?无论哪一种,在高校学术道德受质疑的当下,只能是旧问题未了,新问题又露头,到那时,大学管理者又将取消什么?

  (修仰峰 福建 职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