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封面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与爷爷同窗
· sxh0713a.jpg
· 采访朱会平时,朱会平说得最多的就是汪侠老人对于学业的执著精神。图为汪侠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 sxh0713aa.jpg
· sxh0713aa.tif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与爷爷同窗
  她叫朱会平,一名好学且善良的女大学生。在她二十岁那年,成为高考老人汪侠的大学同学。

  她和汪侠同窗四载。2002年开始,她花了一年时间,为汪侠拍了DV片,真实地记录了汪侠平凡而又特殊的大学生活。

  今天下午3:00~4:00,高考老人汪侠将做客快报生活南京在线视频节目,读者可以在线提问,也可以拨打热线96060参与互动。

  77岁的汪侠,24岁的朱会平,53岁的年龄差距,跨越半个世纪的友情

  (封面)与爷爷同窗

  医科大来了个“爷爷同学”

  记者在江北人民医院见到了刚实习两个多星期的朱会平。身穿白大褂,戴副眼镜,文气的脸上总有灿烂的笑容,这就是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提起当初刚进南京医科大学见到汪侠,朱会平开心地笑了,“以前没听说会有个老人来上学,看到他进来,我还以为是教授来给我们上课呢!”

  那时汪侠是在要正式上课的时候过来的。当时朱会平看到汪侠进了教室,却走向学生的位置,与学生聊起天来。她还在想:老师在和同学交流呢。后来听老师介绍说,这是汪侠老人,参加高考被破格录取为旁听生时,她和别的同学一样,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这么大年龄,怎么还会想到来上学呢?

  由于好奇和新鲜,她开始还总是自豪地向别人讲,高考老人汪侠是我的同学。

  建立同窗之情

  “我们一个大班有一百五六十号人,汪爷爷在一小班,我在二小班。”虽然不在一个班,但他们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等都是在一起上,两人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

  “他从不迟到早退,听课总坐在前两排,上课时笔记也记得非常认真,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能够做到,但是他做到了,他很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朱会平深深记得,有时和汪侠说话,听到他咳嗽,但是他一次都没有缺过课。“有时他发烧、感冒等,他也不休息,还是坚持到学校上课。”

  汪侠这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朱会平,也唤醒了她心中一度幻灭的理想的种子。

  “我最初的愿望其实不是学医,了解了汪爷爷的经历,我觉得这对我是种很大的激励。”问到她最初的理想,朱会平羞涩地笑了,她挠挠头,说不好意思讲。在记者的追问下,她还是打开了话匣子,她的理想是当电视导演或者编剧之类的。“我觉得老人可以说是我的榜样,我想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朱会平自信地笑了。

  年轻人与老人的沟通也许会有困难,但是朱会平的经历让她非常乐意与老人接触。朱会平原本有一个疼爱她的外婆。在她初中那年,外婆得了脑萎缩,一直卧病在床。每逢寒暑假,朱会平一有空就去照顾外婆,与外婆交流。这使她了解了老年人的行为方式,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心。这就是她和汪侠建立友情的一个基础。

  为老人拍摄DV

  大二开始,朱会平萌生了为汪侠拍摄DV的念头,“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老人真实的学习生活片断。”说干就干,朱会平她先写了剧本,得到鼓励之后,又特地买了个摄像机。她一个人当起了编剧、导演,并自己进行拍摄。

  首先她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拍摄老人在上这些课时的一些生活学习片断,这样的跟踪拍摄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一共拍摄了三盘带子,约180分钟。最后找人帮忙进行后期剪辑制作,完成了8分钟和17分钟的两个版本。

  在这盘DV里,人们可以看到汪侠每天早上的行头:背着一个挎包,手拎一个手提包。可以看到老人在教室里的固定座位;可以看到汪侠在上课时听讲的认真劲儿;可以看到这位七旬老人和班上同学相濡以沫的场景。”

  这是朱会平第一次拍摄DV作品,许多技巧、拍摄手法等都不成熟,“由于缺乏经验,我拍摄的一些镜头都不能用,都是晃动的。”朱会平对自己的第一次尝试,没有给予特别高的评价。

  不过她的作品《我的同学汪侠》,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4年,她的作品获得了全国大中学生DV作品纪实大赛的优秀奖,后来参加山东省的比赛,又获得了三等奖。这也是她最初梦想的一种实现吧。

  令人羡慕的“同桌的你”

  “上实验课时,我们通常是两个人一个桌子,第一次与他坐在一起,以后实验课座位就基本固定了。”朱会平微微笑着。

  他俩谁先到,就会主动帮助另一个插插座;谁先看到实验现象,也会叫另一个过来看。有问题,就互相讨论。考试前,班里复印学习资料,朱会平总是会给汪侠留一份;平时,汪侠也经常从家里带点水果零食之类的给朱会平吃。提起朱会平,汪侠老人的家人也是连连称赞。“这个孩子很懂事,人也勤奋,我们都很喜欢她。”汪奶奶一脸笑意。

  朱会平的家人也都知道她有这样一位“老”朋友。朱会平的父亲开始对汪侠老人上大学还不太理解,想着他的年纪大了,估计他坚持不下来。但后来,他的看法变了,还总是拿老人为例子来教育女儿。“当我不学习时,爸爸总会说,你看看汪爷爷,那么珍惜学习的机会,你还不抓紧?”说到这,朱会平调皮地笑了。

  如今临近毕业,朱会平被分配在江北实习,和汪侠的距离远了。但是每当她回忆起汪侠,浮现在朱会平脑海里的总是这样一幅画面:身上斜挎着一个黑包,手里提着个装水杯的小布包,走在上学的路上。

  实习生 文妤 快报记者 解璐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