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快评天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垄断者会听不涨薪建议吗?
· 屡次违章的司机咋死的?
· 纪念碑不是印钞机
· 谁都不是中国的犹太人
· 请关心打工者“过劳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纪念碑不是印钞机
  【热点纵论】

  【热点纵论】

  据7月16日《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唐山南湖公园地震纪念墙兴建之后,市民可以在上面刻上亲人的名字。然而,在纪念墙上刻名字是要收费的,“纪念墙正面每一姓名1000元,背面800元”。

  我不能附和那些认为此举乃商业行为所以无可厚非的说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死难者的名字都已经成为一种公共资源,有关部门实在不应该容忍商家对这种苦难资源的“开发”使用。

  在唐山大地震30年之时,当商家敏锐地捕捉到死者名字这一“商机”之际,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内心都渴望着这样一座纪念碑,来刻下那一个个不应被遗忘的姓名,来刻下面对一场强震时他们每一个人的经历。因为,姓名之后有着鲜活的生命,更有着真切的哀痛与寄思。

  谁最应当来做这样的事情,答案不言而喻。报道中,一位叫党育新的地震孤儿认为建立纪念墙是一件好事,但她同时觉得,这种公益的事情,“不如政府出面来做”。这种寄望于政府的说法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的。只有政府行为,才能让民间对于死难者的寄托、对于一场苦难的印象,不再成为“遍布市区路口的一堆堆纸灰”,才能真正凝聚起对于生命与现实的珍重。

  (杨耕身 湖南 职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