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都市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青少年的名牌和攀比意识普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青少年的名牌和攀比意识普遍
■有关专家表示,中学生消费大多跟家庭收入不相称
  

  麦肯锡公司近日发布的一项最新中国城市青少年消费调查。该项调查访问了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的800名12到17岁的青少年消费者,其中“时尚型”青少年与“穷孩子”的消费能力相差180亿元。快报记者在南京也进行了采访,并对50例样本进行了类似的抽样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南京青少年的月消费额度,消费的主要内容,以及他们对自我消费的认知等等。

  实习生 丁峰 见习记者 陈刚

  青少年名牌、攀比意识普遍

  有关专家表示,中学生消费大多跟家庭收入不相称

  记者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消费一般和较低的却占85%

  月“零花钱”最高上千

  南京金陵职教中心高一年级一位17岁的同学昨天告诉记者,他每月消费达1200多元,主要用于KTV、网络游戏、餐馆吃饭及其他一些娱乐活动,去一次KTV就要好几百元,还不时买一些耐克、阿迪达斯等名牌服装。该班班主任谢老师表示,这个消费在班上应该是最高的,但是平均下来也达到400到500元。玩网络游戏、买点卡成了很多男生的主要消费。

  月消费200到500元近一半

  南京一中初一的戚婷婷同学告诉记者,“每月有100块零花钱,在班上少的100、多的200,这是比较正常的!”记者还采访到一位13岁的六年级学生小徐,他每月的零花钱也达了200元,基本都是父母随便给的,一个月100多块钱的零花钱在小学生里并不稀奇。

  快报记者所做的抽样调查也显示,在近50份调查样本中,每月消费200到500元占了45%,50元以下的多为年龄相对较小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而认为自己消费一般和较低的占到了85%,15%的人选择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消费很高”。

  青少年消费高低悬殊

  记者注意到,南京青少年消费也表现出一种高低悬殊的状况,消费较少的学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家里管教比较严,但最主要是一些学生家里相对比较困难,除去每月吃饭的费用外,基本没有零花钱。这相对于那些每月花费上千元的同学来说,相差数十倍。快报调查也显示,部分15岁以下中学生的每月零花钱为5到10元,用于学习和买书。

  服装娱乐是消费主要内容

  “人家都穿名牌,自己一身杂牌,多不好意思啊!虽然平时连电脑都没买,但是买了一套耐克的衣服,还是很高兴!”南师附中初二的高同学说。调查中,记者发现,服装和娱乐成了40%青少年最主要的消费内容,其次是学习35%、生活通信20%。

  “现在小孩对品牌蛮讲究,攀比很普遍,穿的衣服都很不错,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也会尽量穿品牌衣服。”金陵职教中心谢老师对记者说。

  快报的调查显示,经常光顾名牌店的受访者达到了18%,选择有时候的占到了52%,很少的只有30%,其中有10%的人认为穿出来可以“摆阔”。看到商店里有喜欢的东西但是太昂贵,也有20%的受访者表示会立刻买。

  青少年要学会自我约束

  “高消费的现象很正常,没实力消费的就只能替他惋惜了!”昨天在采访中,一位姓吴的17岁男生还这样对记者说,对于高消费,他们有自己的“认识”。

  “总体不赞成,但是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作用比较有限,这些学生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有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在家里又都是宝,一半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可能也没有办法!因家长不给钱,我班上曾经有一位姓王的同学还选择了离家出走!”一位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无奈。

  江苏省中学生心理信息采集分析中心主任、江苏省心理教育名师张福新昨天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学生的消费大多跟家庭收入不相称,远远超过家庭收入水平,高中生有1/3以上消费在300到400元之间,少数还达到了上千元。他们考虑比较多的是周围同学的消费从穿到玩,攀比心理比较普遍,大多数人对家庭的收入情况、父母的劳动及家庭经济收入来之不易的认知感较低。

  子女投入需要理性化

  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学生家长普遍表现为不关注孩子的消费情况,除了少部分人表示对孩子消费有所规划外,很多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孩子要多少就给多少,另一种是随意给,自己也不知道给了多少。前一种情况的极端状态是,有小孩会以补课费等名义向父母多要钱。“从下学期开始每月250元到300元零花钱!主要用于买书、电话、文具、打车!不像现在这样随便给了!”一位姓喻的女士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后会有节制地给孩子零花钱。

  张福新分析,中国父母普遍存在过于疼爱小孩的问题,在穿着、消费上都不愿委屈孩子,尽可能满足孩子要求。但是应该提倡的是子女培养的“理性化”,让小孩消费要和家庭收入情况适应,家庭条件好的,也要与实际生活的需要相适应。这不仅是家庭经济的问题,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奋斗型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市青少年

  年消费2900亿元

  麦肯锡公司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城市青少年每年的零花钱高达600亿元,而家庭每年在青少年子女身上的花费近2300亿元,消费总额达2900亿元。该项调查访问了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的800名12-17岁的青少年,其中“时尚型”青少年与“穷孩子”的消费能力相差180亿元。

  该项调查将青少年分为“时尚型”、“好孩子”、“休闲型”和“穷孩子”四大类,并根据每个类型的特点量化消费能力。

  “时尚型”率先接受新潮科技,比其他类型的青少年有更多的零花钱。“好孩子”主要集中在重庆、厦门和西安等二、三线城市,他们的消费能力达820亿元人民币,是最大的客户群。“休闲型”青少年每月的零花钱主要用于音乐消费。“穷孩子”每月的零花钱最少。

  调查还显示,“穷孩子”将44%的零用钱用来买零食,“时尚型”青少年和“好孩子”热衷于购书。“休闲型”青少年在餐馆的用餐消费约17亿元,用在CD和磁带上的花费约15亿元。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