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暑假一开始,湖北国贸资源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李玉平就回到了家乡———被称为“中国第一乞丐村”的甘肃岷县的小寨村。“别跪了,父老乡亲……”和以往的假期一样,李玉平又开始挨家挨户宣传禁乞事业。在这个近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以乞讨为业的村子里,李玉平“离经叛道”的禁乞行为曾经掀起过轩然大波,有人为他叫好,有人则称他是叛徒,专门断村人的发财路……
人间7月16
大学生巧遇要饭邻居
今年22岁的李玉平出生在甘肃岷县贫困偏僻的小寨村。这个村地处黄土高坡的大山深处、十年九灾,也不知是谁发现外出行乞远比在家守着几亩薄田活得滋润,于是村人纷纷效仿,赴全国各地做起了职业乞丐,该村也因此得名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3年高考,李玉平作为全村唯一的一位考到省外院校的大学生,被远在荆州的湖北省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录取。开学不久的一天,他正陪一位女同学到校门口买东西。突然看见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乞丐拿着个破碗远远地和他打着招呼。李玉平硬着头皮迎上去,招待那邻居吃了盒饭。
平时看新闻报道中说,小寨人全国乞讨哪个城市都敢去,他还有些不服气,这次在湖北荆州一个地级城市见到邻居,在他心灵上无异于来了一次大地震。两天以后,当他再次看到一群乞丐牵着孩子颤栗着跪在寒风中时,李玉平落泪了。
李玉平6岁那年,家乡遭受水灾,父亲带他两次到成都乞讨过两个多月。他还记得这样一幕:有一天,父亲带他到一个餐馆,告诉他说:“你去给客人下跪,这样客人可以给你更多的钱。”父亲不由分说推搡着他,委屈的泪花在玉平的眼眶里直打转。童年乞讨的经历在李玉平的脑海里烙下的是屈辱的记忆。因而他上学后的每个假期,当父亲提出要带他在外行乞挣学费时,他都以作业多和各种理由拒绝。
想到家乡的孩子又会重蹈他当年的覆辙,有一种责任感在李玉平心中涌动。当晚,他在寝室里饱含深情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同学们,别跪了!贫困的家乡需要我们去改变,而得到的一点小钱却出卖了人间最宝贵的尊严。同学们,咱们小寨是偏僻落后、艰苦贫穷,但偏僻落后不是我们的理想,愚昧麻木更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朝气蓬勃,我们青春焕发,为啥要让小寨成为要饭乡呢?起来吧跪着的同学们,要学会自尊自信自强,只要奋发努力,你们也许还会考上北大清华。”信寄给了小寨初中的校长李平。这正与李平禁乞教育的想法一拍即合,李平作了润色后,当即发在了校报《清泉》上。
拯救行动从亲人开始
这封信被孩子们带回家后,在小寨村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有人上门去威胁他的父母:“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让他乱说乱写!你不是还借着我们用乞讨钱给你的贷款吗?那你赶快还钱来!”
李玉平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2003年秋李玉平拿到通知书的那天,全村人没有丁点喜悦,相反父母为他筹措第一年的6000元学费、生活费,得到的是嘲笑:“这个破大学有什么读头,你看村里的大丫(化名)每月乞讨能挣二千,那才叫有能耐。”李玉平父母向政府贷了三千元后,为剩下的费用急得睡不着觉。
为圆儿子的大学梦,只有另辟蹊径,李玉平父亲向乞讨致富者借下了一笔高利贷。现在玉平写信捅了大娄子,他还有两年的学费怎么办?玉平的父亲当即借别人的电话劝告玉平:“孩子啊,不要再惹事了。”李玉平上大学每月的生活费平均在150元左右。他把自己的生活费由一天五元改为一天四元,节省下一笔钱给父亲买了几盒香烟给妈妈买了一套内衣寄了回去,并在信中对父母谎称已在学校找到了一分勤工俭学的工作,开始挣钱了。
包裹寄出后,李玉平为挣上生活费,四处联系打短工。有一天,他看到长江大学南校区第二课堂贴有个招聘广告,承诺学生打工兼职的可保证找到工作。于是他找到那家中介公司,交了40元钱,老板信誓旦旦写下某电脑公司、某报社等四个单位的用人要求和地址。可他冒着雨赶到一家家单位时,人家称根本没有招人这回事。
2003年底,学校快放寒假了,同学们都忙着回家过年,李玉平却趁这空隙,到建筑工地找了一份打工的活———和水泥搬砖头,每天起早摸黑干十多个小时可得十元的报酬。
2004年7月一放暑假,他便与父母约好到内蒙临河市帮人去收割搬运韭菜。盛夏的临河,烈焰炙烤,他脸上身上被晒得脱了一层皮。菜地里的蚊蝇叮得他浑身是包,奇痒难忍,忍不住用手去抓,鲜血直流。
一天,老板要他把韭菜旁的水渠放满水,然后从渠中捞出稀泥砌墙做蔬菜大棚。李玉平站在齐腰深的水中用铁锹取土,谁知脚下打滑,整个人淹在水渠里。父亲死死抓住他的头发把他拉了上来。第二天,父亲干脆请人写了一块招牌“儿子读书无钱报名,父亲心痛代为乞讨”又背着他在内蒙临河市的大街上摆起了乞讨摊。李玉平知道后,又恨又气,当即赶到街上不由分说去拉。父亲对玉平说:“爸一辈子都依着你,你就依俺这一次,让俺再讨一回吧!”“爸爸,我们不是说好了的吗,怎么您又反悔了,我们打工再苦但毕竟是辛苦挣来的,这样累得踏实呀!”父亲不禁老泪纵横:“儿子,你是对的,我听你的!”
更多人加入叛变行列
为了说服村里更多的人,李玉平利用大二勤工俭学发广告传单挣下的钱于大二寒假回到村里,开始了他的“人格拯救小寨行”。
听说林荣一家过两天就要到重庆去乞讨了,如何能阻挡住他呢?他来到林荣家寒暄一番后,提出看一下孩子的作业本。在检查数学作业时,他发现孩子错了两道题,当即认真讲解,帮助改了过来,然后进入主题:“你看你看这孩子多聪明,题目做得不错,只要让他一门心思用在学习上,以后考大学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不反对的话,假期我可以天天给他补课!”林荣没有表态,孩子可乐了,拍着双手叫好。
第二天一大早,玉平正要出门去劝乞,林荣妻子来他家,把门敲得山响:“都是你干的好事,我家孩子要到你这补课,死活也不肯去乞讨了,你不让我们去乞讨,是不是就让我们到你家来过年!”玉平父亲害怕儿子招架不住,顺势迎接:“来我家过年那好呀,平时接还接不到呢!”林荣妻子本来是来要挟撒泼的,一下傻眼了。李玉平因势利导:“嫂子,您知道吗,重庆对乞讨者已出台了管理规定。您们带孩子出去担惊受怕,让孩子遭罪不说,倘若他在外面受了不好的影响,不想上学,那他一辈子不就完了,难道你们真忍心要让孩子乞讨一辈子呀!”讲到最后,李玉平已泣不成声,最后林荣一家终于放弃了外出行乞。
一天晚上,父亲急急慌慌地跑回来说,翻过两个山坡的偏远户林军家第二天要去上海行乞。李玉平心急如焚,借上姐夫的摩托车风驰电掣就跑。由于山路难走天黑路滑,加上技术不熟练,行驶到一个山坡上他连人带车翻到山沟里去了。黑夜中他摸摸头部,有一种粘乎乎的东西。“啊,是血!”再摸摸摩托车,车灯车镜也摔不见了。山林中的风怒吼着,让他毛骨耸然。他试着把摩托车扛上山坡,一连几次都没成功。约摸半个小时过去了,好不容易前面盼来一个人,他定睛一看竟是父亲。原来父亲放心不下,就紧赶慢赶追了过来,没想到还真在这派上了用场。
那个寒假,在父亲的帮助下,李玉平从拯救“乞讨道具”———孩子入手,硬是说服8户人家放弃了外出乞讨的打算。大二暑假,他的“人格拯救行”内容也更加丰富,白天他下地帮家里干活,晚上则干脆办起了免费人格文化补习班,一下吸引了10多个孩子参加。
2005年9月初,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小寨村,他们找到即将返校的李玉平要求协助采访乞丐村现象。李玉平陷入了矛盾之中,父亲这时巳成了他坚定的支持者:“为了咱们村人的命运,你就从咱们家如何行乞开始揭短吧!”于是,李玉平带头说起了小寨村的乞讨现状。
乞丐村现象村被曝光后,当地政府更加重视“小寨现象”,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困户和特困学生还得到了政府补助。李玉平感到欣慰。2006年一放暑假,他就回到家乡,继续他的人格拯救行。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禁乞这项事业他会义无反顾地继续下去,虽然前面还有许多泥泞坎坷等着他,他无怨无悔。 徐志伟 (未经作者许可,严禁网摘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