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快评天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彻查高莺莺案不能有绊脚石
· 女孩,遇到色狼你就喊
· 自助银行莫成“牢房”
· 警察.jpg
· 社区医院 重在服务创新
· 美女一脱光,警察就慌张?
· 陈景润和徐本禹 算不算“高素质人才”
· “矿工碑”能否建在闹市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陈景润和徐本禹 算不算“高素质人才”
  【热点纵论】

  【热点纵论】

  北京朝阳区政府发布《朝阳区奥运功能区“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称,朝阳区将加强该区域人口规模调控,适当控制低价商品房的开发建设,减缓户籍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以高档商用公寓开发建设为主,吸引高素质人才。

  (《新京报》7月13日)

  以高档商用公寓开发建设为主,吸引高素质人才———这种城市建设开发的态度,令人疑惑。用高档住宅开发来吸引高素质人才,这岂不是说,有钱人都是高素质人才?试想:穷人能买得起豪宅吗?这样一来,凡是未来能有幸入住于此的高档住房业主,大概都是被“吸引进的高素质人才”,反之,不论你素质多么高,只要你买不起如此高档住房,也就成不了“高素质人才”。

  这是一种荒唐透顶的悖论。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一直到去世,陈景润的经济状况都非常窘迫。再比如,感动中国的徐本禹,他家庭贫困,靠社会捐助和勤工俭学读完大学。之后,这位22岁的小伙子保留研究生学籍2年,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被评为200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陈景润和徐本禹算不算“高素质人才”?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如果没有“高素质”,陈景润拿什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如果没有“高素质”,徐本禹凭什么感动十几亿中国人!但这两位“高素质人才”无一例外地都不是有钱人,按照北京朝阳区的这种管理逻辑,他们没有经济实力购买高档住宅,也不能称为“高素质人才”了。

  很显然,将这种荒唐悖论写进城市规划中,不是“用词不当”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作为城市管理者,持有这种以有没有钱来划分服务对象的“态度”是相当令人失望的,也是极其不公平的。或者说,它根本就是“控制外地人入京”思维的延续。

  (陈一舟 山东 职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