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快评天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没有科技馆,暑假就没意义?
· 爱丑女,不爱美人?
· 夫人.jpg
· 生了他,不能养他?
· 招聘“夫人”好荒唐
· “治沙成绩”不是自封的
· 谁来同情这一车西瓜?
· 谁来帮他们 控制创业风险
· 炒作“杨翁恋”该歇歇了
· 光荣和耻辱就在一刹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没有科技馆,暑假就没意义?
  【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

  自从2000年兰州科学宫拆除以后,新的甘肃省科技馆至今没有建起来,有80万名孩子的兰州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科技馆的内地省会城市。 没有一个科技馆,难找到活动场所,不愿意去图书馆,80万兰州孩子无处打发漫漫长假。

  (《中国青年报》7月9日)

  因没有科技馆就认定孩子们无法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恐怕有些偏颇。20年前,我读小学,那时候物质生活贫乏,什么科技馆、博物馆,我们闻所未闻,但我们的寒暑假一样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我们那时候有红领巾小组,度长假都是集体活动,比如走进大自然采集植物和昆虫的标本,比如办少先队假期报刊,或者去医院去军营参观,甚至去体验卖冰棍、卖菜的艰辛。

  不单如此,社会也很关注孩子的假期活动,父母的单位往往会组织很多活动来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比如组织夏令营、乒乓球比赛、谜语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现在想来,依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0年过去了,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为何孩子们有意义的假期却越来越少呢?我想,这一方面是没有积极发挥孩子自身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是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此外,也和我们竞争的社会所浮现的一种偏见不无关系,比如有的家长就认为孩子参加假期补习班特长班有意义,而去学雷锋做好事就是傻子。认为孩子学钢琴、古筝是陶冶情操,而去和大自然做亲密接触就是放任自流。甚至某些家长完全以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心目中有意义的事情。将寻找“有意义的事情”的视线定格于那些物质堆砌起来的场所,这样的做法,自然会导致一种“无处打发漫漫长假”的假象。

  科技馆和博物馆的缺乏,确有改进的必要,但家长和学校也应检查一下自己的“有意义的假期”的观念是否过于狭隘。在没有科技馆和博物馆之前,家长完全可以通过引导给孩子一个完美的假期,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在20年前物质贫乏的年代都能做到,今天有何理由不能做到呢?

  (徐德国 湖北 医生)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