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副刊·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作为能力的写作
· 聆听黄昏
· 异国爱情谁买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作为能力的写作
  《睿思》7。10《专栏》之《作为能力的写作》

  父亲在世时,参加了一次文学少年营活动,回来之后,愁眉苦脸地对我说:“真是糟糕,这些孩子一个个都想当托尔斯泰,当鲁迅,天下哪有那么多的托尔斯泰和鲁迅?”

  我便劝慰父亲,何必为这种小烦恼担忧,说大话谁不会,想不想当是一回事,能不能成又是一回事。父亲无话可说,只是不高兴。我知道父亲为什么不高兴,他为人实在,一生都反对说大话空话。按照父亲的想法,写作首先应该是一种能力,这就好像是人都应该识文断字,都应该能读会写。当不当托尔斯泰和鲁迅并不重要,实实在在把写作能力提高,这才是当务之急。

  我参加的青少年文学活动也不算少,在作文大赛中当评委,为小作家们改稿子,动不动还要当面对话。面对那些有着很高志向的孩子,忍不住就会想起父亲的愁眉苦脸。父亲是个厚道人,不忍心教训孩子,心里暗自着急,我受父亲影响,对那些小托尔斯泰和小鲁迅,也只能是赔笑脸打哈哈,不敢冒犯。

  但是这并不等于心里没有想法,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不过是惹不起他们,不想去伤害他们。李敖先生谈起当年为学生改作文,说自己本是个乐观之人,可是连改了二十本下来,就觉得人生乏味,并且连自己的文章都被熏得退步。他说他常常一边改,一边想:“什么原因使小毛头的文章写得这么要命?为什么文章竟写到千篇一律的滥套,写得甲跟乙没什么不同,丙和丁没什么两样?为什么文章写得一点也没有个性、没有特色,而全是人云亦云的狗屁?”

  李敖快人快语,一刀封喉,根本不在乎孩子们会怎么想。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说老实话,我有时候也恨不得能像李敖一样发通脾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孩子大约是只能哄,只能鼓励,所谓哄和鼓励,其实就是欺骗。究竟是对孩子们说实话对,还是欺骗他们好,这是个扯不清的话题。你总不能说年轻人想当托尔斯泰不对,想当鲁迅不可能。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问题在于,作为能力的写作,一旦好高骛远,结果就会很严重。

  在今天的这个社会,写作作为一种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写作本身正在失去它的实用性,人们好像只有为了去当大师,才写作,才从事文学活动。仿佛只有这样才有意义,才伟大,否则便是尽可能的远离,能蒙过语文老师就行,能考上大学便万事大吉。写作正在堕落成一种和赌博差不多的游戏,它被人为地拔高,揠苗助长了,变得可敬而不可亲,像僵尸一样没有血没有肉。正因为如此,恕我直言,当前青少年的写作,不是培养什么志向,而是赶快提高能力,实实在在地提高。

  叶兆言: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花煞》、《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我们的心如此顽固》等。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