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都市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七旬高考老人 遭遇实习尴尬
· 妙!杀虫剂无害还能增产
· 神!站牌知道车何时到站
· 明城砖刻有古人牢骚
· [科技](1)南京举办专利技术及产品展示会
· (w)开展首日,阿拉伯艺术展引来临摹人 (有图:摄影 泱波)
· 河南姑娘走不进江大的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南师学生参与明城墙拓片整理工作,发现
明城砖刻有古人牢骚
  (L)南师学生参与明城墙拓片整理工作,发现

  明城砖上刻着古人的牢骚

  “元”字犯忌未被查处

  据博物馆相关人员介绍,明城墙上的砖大多是长江中下游五省的工匠造的,再通过水路运到南京。朱元璋为了保证造砖的质量,要求工匠写明造砖的时间、地名、参与官员的姓名等有关资料,便于找到责任人。而“拓片”就是用宣纸将砖头上的文字拓印下来。

  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书记、研究员黄慧英介绍说,明城墙的拓片工作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黄书记举了个例子,博物馆里面保存着一块标本砖,上面只有四个字:“洪武元年”,这是在离皇宫不远的朝阳门城墙上发现的,“元”字实际上犯了多重忌讳,明朝忌讳提“元”,这是其一;朱元璋的名字里也有这个字,这又是一个忌讳。

  “这可能是工匠不懂这个规矩,还可能是因为明朝初年相应的规范还没建立,皇帝还没有宣布用什么字来代替‘元’。拓片里面有许多类似这样的有趣的东西。”黄书记津津乐道。

  有人借砖头发牢骚

  记者又从另一个拓片上看到一首打油诗:“似从工作到如今,日日挑柴吃苦辛。一日秤来要五百, 两朝定是共千斤。山高路远难行步,水深堤滑阻工程。传与诸公除减少,莫叫思苦重军人。”据博物馆的专家介绍,这是一位军人发牢骚之语,记录着民间的声音,还有的拓片上面有工匠名字,如“寿比山”、“福东海”等,寄托了民众对自己的期望。实习生 文妤 快报记者 解璐

  明城墙的保护和明城墙的申遗牵挂着南京人的心,这其中也包括莘莘学子。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会实践部发起了明城墙保护活动,为明城垣史博物馆整理、校对拓片资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