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第一视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城南改造 23个老地名要“丢”了
· (L)新闻链接
· 老地名是这样消失的
· 钓雨台拆迁,地名还能保留多久?
· 001.mmjpg.jpg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老地名是这样消失的
  对于“老地名”消失的原因,省民政厅地名专家薛光认为大概有四种原因———

  1.该地理实体已荡然无存。如凤凰台、杏花村、百猫坊、安乐寺、邀笛步、沉香街、黄天荡、古禅灵渡、文昌书院、大报恩寺塔等老地名。

  2.老地名被新名称取代。南京和其他城市一样,因历史变迁、朝代更迭、统治者忌讳或受极左思潮影响等原因,一些街巷、里弄名称被更换了新名。如“二郎庙”这个老地名就是被“延龄巷”(具体是何原因将其易名,有待考证)这个新地名所取代的。再如文革期间,玄武区被篡改成“要武区”,下关区曾名为“东方红区”。

  3.老地名中的小地名被新的大地名兼并。无论是民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还是现在的改革开放年代,随着城市道路的延伸、拓宽,一些短窄的路街巷、里弄已并入宽广的大道之中。为保持整条道路名称的一致性,便于人们指称认路,也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如编制门牌号码等),故在原路名中挑出一条具有代表性的作为整条道路名称,其余名称只能弃之不用。

  如1931年间的“太平南路”,就是由花牌楼、太平街、门帘桥和朱雀路合并拓建而重新命名的。再如王府大街,也是由大王府巷、三茅宫和铁管巷三条小巷拓并而成。

  4.地名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需要。自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成立了市地名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后,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先后针对一些含义粗俗、一地多名、名实不副、地名重复等情况进行了地名标准化处理。如“破布营”因名称不雅,根据附近有“正洪里”的情况,故更名为“正洪营”;“土城头路”因名称土俗,与现代道路的风格不相匹配,根据附近晨光机械厂的情况,故更名为“晨光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